睾丸癌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分生殖细胞与非生殖细胞肿瘤等,发病相关因素有隐睾、遗传、内分泌,临床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大等,诊断靠体格检查、超声、肿瘤标志物检测及病理活检,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有隐睾病史者需定期自查及检查。
一、睾丸癌的基本定义
睾丸癌是发生于男性睾丸部位的恶性肿瘤,属于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可分为生殖细胞肿瘤和非生殖细胞肿瘤,其中生殖细胞肿瘤占比极高,是主要的病理类型。
二、病理分型
(一)生殖细胞肿瘤
1.精原细胞瘤:约占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30%左右,其肿瘤细胞形态与精原细胞相似,具有相对较为典型的病理特征。
2.非精原细胞瘤:包含胚胎癌、畸胎瘤、绒毛膜上皮癌等多种亚型,不同亚型在病理表现和临床行为上各有特点。
三、发病相关因素
(一)隐睾因素
睾丸未降入阴囊(隐睾)是明确的高危因素,儿童期有隐睾病史的男性,成年后患睾丸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阴囊内睾丸的男性,这与隐睾环境下睾丸组织发育异常等因素相关。
(二)遗传因素
部分遗传因素可能增加睾丸癌的发病风险,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需要格外关注睾丸健康状况。
(三)内分泌因素
体内内分泌环境的异常可能对睾丸组织的生长调控产生影响,从而与睾丸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四、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睾丸肿大,通常为无痛性肿块,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阴囊沉重感、下腹疼痛等症状,若出现转移还可能有相应转移部位的相关表现,如肺转移时可能出现咳嗽、咯血等。
五、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检查睾丸的大小、质地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肿块等情况。
(二)超声检查
超声可清晰显示睾丸内的结构,有助于发现睾丸内的占位性病变,是初步筛查睾丸癌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三)肿瘤标志物检测
检测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等肿瘤标志物,其水平变化对睾丸癌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四)病理活检
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睾丸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明确睾丸癌病理类型的金标准。
六、治疗方式
(一)手术治疗
通常采取睾丸切除术,将患侧睾丸切除,是睾丸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可去除原发病灶。
(二)放疗
利用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对于某些类型的睾丸癌术后辅助放疗或局部晚期肿瘤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三)化疗
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等情况,采用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肿瘤的治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有隐睾病史的男性,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定期进行睾丸自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儿童期有隐睾的男性成年后更需密切关注睾丸健康,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等,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睾丸病变,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最大程度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