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有发热期表现为发热、全身中毒症状(三痛及胃肠道症状)、毛细血管损伤,低血压休克期有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少尿期尿量减少伴相关紊乱,多尿期尿量增多易致电解质紊乱,恢复期尿量恢复但部分有遗留症状,儿童症状常不典型病情变化快,老年人基础病多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情隐匿,孕妇患之影响胎儿且治疗用药需谨慎,有基础疾病者基础病会加重需兼顾管理。
一、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症状分期及表现
(一)发热期
1.发热:体温多呈稽留热或弛张热,范围通常为39~40℃,持续3~7天,部分患者发热可伴有畏寒、寒战。
2.全身中毒症状:
头痛、腰痛、眼眶痛(即“三痛”),头痛为脑血管扩张充血所致;腰痛与肾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及腹膜后水肿有关;眼眶痛是眼周围组织水肿引起。
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腹痛可能类似急腹症表现,易误诊。
3.毛细血管损伤表现:球结膜充血、水肿,软腭及腋下可见搔抓样、条索状出血点,皮肤黏膜出血是血管损伤及血小板减少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低血压休克期
多发生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脉压小于20mmHg,可出现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严重时可出现烦躁、谵妄、昏迷等意识障碍。
(三)少尿期
一般继低血压休克期后出现,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此期可出现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等,还可能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表现为体表静脉充盈、脉压增大、心率增快等。
(四)多尿期
尿量逐渐增多,根据尿量可分为移行期、多尿早期、多尿后期。此期易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血症等,若不及时纠正可再次引发休克或加重其他并发症。
(五)恢复期
尿量逐渐恢复正常,一般情况好转,体力逐渐恢复,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乏力、多汗、关节痛等症状,需较长时间恢复。
二、特殊人群出血热症状特点
(一)儿童
儿童出血热症状常不典型,发热可能相对不突出,全身中毒症状及毛细血管损伤表现可能较轻,但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尿量、精神状态等,警惕早期休克等严重情况。
(二)老年人
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出血热可加重原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病,发热可能不高,但休克、少尿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情进展更隐匿,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多器官功能评估。
(三)孕妇
孕妇患出血热可能影响胎儿,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治疗中药物选择需谨慎,要综合评估孕妇及胎儿的情况,密切监测胎儿宫内状况。
(四)有基础疾病者
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出血热可使基础疾病加重,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糖波动加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更困难,需在治疗出血热的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