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女性患出血热时病情可能较复杂需密切关注相关状况。
一、早期症状
1.发热:多为急骤起病,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热型以稽留热或弛张热多见,一般持续3~7天。部分患者发热初期可伴有畏寒,少数患者体温波动较大。
2.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头痛、腰痛、眼眶痛(即“三痛”),头痛可呈剧烈胀痛或炸裂样痛;腰痛主要为双侧腰部酸痛;眼眶痛多因眼周组织水肿所致。同时可伴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嗜睡、烦躁、谵妄或抽搐等神经精神症状。
3.毛细血管损伤表现:主要有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充血表现为颜面、颈部、上胸部皮肤明显潮红(即“三红”);出血可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多见于胸背部及腋下,眼结膜出血多为球结膜片状出血,软腭可见针尖样出血点,腔道出血可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便血、血尿等;渗出水肿征表现为球结膜水肿,部分患者可出现眼睑水肿及腹水等。
二、进展期症状
1.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发生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或不能触及、尿量减少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烦躁、意识障碍等。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1~3天,病情轻重与休克持续时间及程度相关。
2.少尿期:多继低血压休克期后出现,一般发生在病后5~8天,主要表现为尿量明显减少,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患者可出现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腹胀、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表现为头痛、血压升高、脉压差增大、心率减慢,甚至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
3.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后9~14天,根据尿量和氮质血症情况可分为移行期、多尿早期和多尿后期。移行期尿量虽增多,但血尿素氮和肌酐仍可上升;多尿早期尿量每日超过2000ml,氮质血症未见改善;多尿后期尿量每日超过3000ml,可达4000~8000ml,甚至更多,此期若水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感染,易发生低钠、低钾血症,严重者可导致再次休克。
4.恢复期:多尿期后,尿量逐渐恢复至2000ml以下,精神、食欲基本恢复,一般需1~3个月体力才能完全恢复。部分患者可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及垂体功能减退等后遗症。
三、特殊人群表现特点
1.儿童:儿童出血热症状常不典型,发热相对较轻,但病情进展可能较快,易出现嗜睡、惊厥、呼吸急促等表现,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尿量及生命体征变化,因儿童对病情耐受能力相对较弱,应尽早识别并干预。
2.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出血热时易合并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病情变化较为复杂,可能发热不典型,但休克、少尿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恢复相对较慢,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多器官功能评估。
3.妊娠期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