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有前驱期、黄疸期、恢复期症状。前驱期多数起病急,有发热、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儿童表现有差异;黄疸期皮肤巩膜黄染、尿液浓茶色、粪便陶土样,肝区胀痛、肝肿大,有触痛叩击痛,部分有皮肤瘙痒,儿童大便有变化;恢复期症状逐渐缓解,肝功能渐恢复正常,恢复期时长个体异,需注意休息饮食促康复。
年龄与性别因素影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在前驱期症状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表现相似。多数患者起病较急,前驱期主要有发热、全身乏力等症状,发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一般持续1~3天。儿童患者可能在前驱期更易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表现,这与儿童的机体代谢特点及对疾病的反应性有关。
具体症状描述:患者会感觉全身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日常的简单活动都可能让其感到疲惫不堪;同时食欲减退,对平时喜爱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可能表现为胃部不适、有想要呕吐的感觉,呕吐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只是偶尔干呕,有的则可能频繁呕吐。
黄疸期症状
皮肤与巩膜变化:随着病情进展进入黄疸期,最明显的特征是皮肤和巩膜黄染,这是由于甲肝病毒导致肝细胞受损,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得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沉积在皮肤和巩膜上。黄染的程度个体有所不同,一般从轻度的皮肤微黄到较明显的全身黄染。
尿液与粪便改变:尿液颜色加深,可变为浓茶色,这是因为胆红素经过代谢后从尿液排出,导致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粪便颜色变浅,呈陶土样便,这是由于胆汁分泌和排泄受阻,进入肠道的胆汁减少所致。
其他相关症状:此期患者肝区可能会有胀痛感,肝脏可能会轻度至中度肿大,有触痛和叩击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这与胆汁淤积、胆盐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有关。年龄较小的儿童在黄疸期可能还会出现大便性状改变,除了陶土样便外,可能伴有排便次数的变化等情况,这与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胆汁排泄异常的耐受和反应不同有关。
恢复期症状
症状逐渐缓解:随着病情进入恢复期,黄疸会逐渐消退,皮肤和巩膜的黄染情况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也会明显改善,食欲逐渐恢复,恶心、呕吐、肝区胀痛等症状也逐步减轻。一般来说,整个恢复期持续1~2个月,但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比如身体状况较好、免疫力较强的成年人恢复相对较快,而儿童可能需要稍长的时间来完全恢复机体功能。
肝功能逐渐恢复: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如血清转氨酶等指标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肝脏的大小和质地也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但在恢复期仍需要注意休息和合理饮食,以促进身体的完全康复,避免过度劳累导致病情反复。例如,成年人在恢复期如果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可能会影响肝脏的修复;儿童则需要家长更加精心地护理,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摄入,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