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根尖牙周炎的处理包括应急处理、急性期治疗、根管治疗及预后注意事项。应急处理是开髓引流缓解疼痛;急性期治疗有切开排脓(骨膜下或黏膜下脓肿时)、调颌磨改(让患牙休息)、消炎止痛(用抗生素和止痛药物,儿童需注意);根管治疗包括根管预备(清理感染物质)、根管消毒(用刺激性小药物)、根管充填(用合适材料严密充填);预后要定期复查、保持口腔卫生、恢复后避免咬过硬食物,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有相应注意要点。
一、应急处理
当急性根尖牙周炎出现剧烈疼痛时,可在医生操作下开髓引流,通过穿通根尖孔,使根尖周组织的炎性渗出物或脓液通过根管得到引流,从而缓解根尖部的压力,迅速减轻疼痛。
二、急性期治疗
切开排脓:如果骨膜下或黏膜下已形成脓肿,应在局部麻醉下切开排脓。切开时机很重要,一般当局部有明显波动感时切开效果最佳。对于儿童患者,操作需更加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要注意安抚患儿情绪,减轻其紧张感。
调颌磨改:让患牙休息,通过调磨少许牙体组织,降低咬合,使患牙得到充分休息,避免咀嚼压力加重病变。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调颌磨改的力度和程度要适当调整,儿童牙齿较稚嫩,调颌时更要精准轻柔。
消炎止痛:可采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的有青霉素类等,但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辅助使用一些止痛药物,但儿童应谨慎使用,优先选择非药物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局部冷敷等。
三、根管治疗
根管预备:急性期缓解后进行根管治疗,首先要清理根管内的感染物质,通过机械预备和化学消毒的方法,将根管内感染的牙髓组织、细菌等清除干净,为后续的根管充填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操作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根管形态等调整器械的使用和操作手法。
根管消毒:一般采用药物进行根管消毒,如氢氧化钙等,放置在根管内,进一步杀灭残余的细菌,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对根尖周组织刺激性小的药物,并且操作要尽量一次完成,减少患儿的就诊次数。
根管充填:最后用根管充填材料严密充填根管,封闭根管系统,阻止细菌再次侵入根管,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充填材料的选择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更适合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
四、预后及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治疗后要定期复查,一般在治疗后的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等不同时间点进行检查,观察根尖周病变的愈合情况。儿童患者家长要督促患儿按时复诊,家长自身也要了解复诊的重要性。
保持口腔卫生: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不同年龄的患者刷牙方法可能不同,儿童需要家长帮助监督和指导正确刷牙。
恢复后功能维护:对于恢复后的患牙,要注意避免咬过硬的食物,防止牙齿折裂。不同性别患者的咀嚼习惯可能有所不同,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尤其是儿童要避免咀嚼硬物,保护患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