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可引发心脏、脑血管、肾脏、眼底等多部位并发症。心脏方面有高血压性心脏病,长期高血压致心脏后负荷增加终致心衰;脑血管方面有脑出血(高血压致脑内微动脉瘤破裂)和脑梗死(高血压致脑血管粥样硬化);肾脏方面有高血压肾病,致肾小动脉硬化及肾功能损害;眼底方面有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因高血压致视网膜动脉病变,且病程长、控制不佳、年龄大及合并其他血管病者更易发病。
发生机制:长期高血压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左心室代偿性肥厚,逐渐发展为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中约50%会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更易升高,患高血压性心脏病风险增加;男性相对女性在相同血压水平下,可能更早出现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长期高盐饮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血压升高,进而促进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生;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高。
脑血管并发症
脑出血
发生机制: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剧烈波动时,微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出血。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约70%的脑出血由高血压引起。
影响因素:年龄越大,血管壁弹性越差,越易发生微动脉瘤破裂;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状态下,脑出血风险无显著性别差异,但老年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可能在相同血压水平下更易出现血管病变;长期血压控制不良、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可诱发血压骤升,增加脑出血风险;有高血压病史、脑血管畸形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脑出血风险明显升高。
脑梗死
发生机制: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或闭塞,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梗死。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是正常血压者的7倍。
影响因素:年龄增长会使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增加脑梗死风险;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相关脑梗死发病上无明显性别差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协同增加脑梗死风险;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的人群,脑梗死风险显著升高。
肾脏并发症
高血压肾病
发生机制: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肾实质缺血,逐渐导致肾功能损害。早期表现为夜尿增多,晚期可发展为肾衰竭。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肾小动脉硬化;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肾病的发生上无明显性别差异;长期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理想,会加速肾小动脉硬化进程;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患高血压肾病的风险增加。
眼底并发症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发生机制:高血压使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影响视网膜血液供应,出现眼底病变。
影响因素:高血压病程较长、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更易发生视网膜病变;年龄越大,视网膜血管退行性变越明显,患病风险越高;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上无显著性别差异;同时合并糖尿病等其他血管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视网膜病变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