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引起,春秋季易发,儿童青少年多见,起病急有咽痛等症状,病程短经治多可愈;慢性多由急性反复发作等演变而来,全身症状轻有局部症状,病程长易复发可致全身并发症,可依症状等诊断,不同人群有不同情况需注意相应处理。
一、定义与病因
1.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春秋季气温变化时较易发病,儿童及青少年多见,生活中过度劳累、烟酒过度等因素可诱发。
2.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年龄跨度较广,成年人也可发病,自身免疫因素等可参与其发生发展。
二、症状表现
1.急性扁桃体炎:起病较急,主要症状有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部分患者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减退、乏力等全身症状,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等。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
2.慢性扁桃体炎: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微,可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局部症状,常有急性发作病史,患者自觉扁桃体反复肿大,检查可见扁桃体肥大、表面瘢痕、凹凸不平,有时可见隐窝口有干酪样栓状物等。
三、病程与预后
1.急性扁桃体炎:病程相对较短,经及时有效的抗感染等治疗,多数患者可在1-2周内痊愈,若治疗不彻底等情况,可能转为慢性扁桃体炎。
2.慢性扁桃体炎: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长期炎症刺激可能会引发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全身并发症,对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四、诊断方法
1.急性扁桃体炎:主要依据典型的症状表现,如剧烈咽痛、发热等,结合体格检查发现扁桃体充血肿胀等体征,再辅助血常规等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一般不难诊断。
2.慢性扁桃体炎:根据反复急性发作病史、局部症状及检查所见(扁桃体肥大、表面瘢痕等)来诊断,有时需与扁桃体生理性肥大等情况相鉴别。
五、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急性扁桃体炎发病率较高,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体温等情况,高热时需积极采取物理降温等措施,避免发生惊厥等。慢性扁桃体炎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如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影响夜间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生长激素分泌等,需及时评估是否需要手术等干预。
2.成年人:成年人慢性扁桃体炎若反复急性发作或有引发全身并发症风险时,需谨慎评估手术等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自身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过度劳累等,以减少炎症发作。
3.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急性扁桃体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警惕是否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合并,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慢性扁桃体炎时要注意其与一些老年慢性病的相互影响,如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