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分潜伏期、前驱期和出疹期,不同年龄宝宝症状有差异,需与麻疹、猩红热等鉴别,护理要注意休息、皮肤清洁、饮食营养,婴儿护理要更轻柔,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此阶段宝宝通常无明显症状,但体内已有病毒存在,具有传染性。
前驱期:持续1-2天,年龄较小的宝宝可能症状不明显,较大的宝宝可能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可伴有轻微咳嗽、流涕、打喷嚏、咽痛、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宝宝还可能在口腔黏膜出现红色细小斑丘疹,即黏膜疹,不过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出疹期:多在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首先从面颈部开始,24小时内蔓延至全身。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3mm,可融合成片,通常情况,皮疹2-3天内迅速消退,消退后一般不留色素沉着,也不脱屑。在出疹期间,宝宝的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常肿大,有轻度压痛。
不同年龄宝宝风疹症状的差异
婴儿期宝宝:婴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起风疹时可能发热症状相对不典型,有的可能发热不明显,而皮疹表现可能不如较大宝宝典型,有时皮疹可能较稀疏,容易被忽视。同时,婴儿可能因皮疹瘙痒而出现烦躁不安等表现,需要家长密切观察皮肤情况。
幼儿期宝宝:幼儿相对能表达自身不适,可能会明确诉说身体不适,如头痛、咽痛等,出疹时一般能较清楚描述皮肤的异样感。
风疹与其他相似疾病的鉴别
麻疹:麻疹发热较高,一般发热3-4天后出疹,出疹顺序是先从耳后、发际开始,然后渐及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可融合,疹间可见正常皮肤,出疹3-4天后体温开始下降,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而风疹发热一般较轻,出疹前症状相对较轻,出疹顺序及消退后表现与麻疹不同。
猩红热:猩红热发热1-2天后出疹,皮疹为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杨梅舌、环口苍白圈等特殊表现,发病初期有咽痛、草莓舌等表现,与风疹可通过出疹特点、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
风疹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一般护理:宝宝起风疹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宝宝直接吹风。注意皮肤清洁,勤给宝宝换洗衣物,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宝宝搔抓皮疹,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饮食护理:给予宝宝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如米粥、面条、新鲜蔬菜水果等,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身体恢复,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婴儿,护理时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的轻柔,防止损伤皮肤。如果宝宝出现发热,由于婴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但要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因为婴儿皮肤薄嫩,酒精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不良反应。如果宝宝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