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动脉导管出生后通常应闭合,未闭则为该病。诊断主要靠超声心动图。治疗有保守和手术,保守适小型未闭,手术分传统开胸和介入。儿童患者治疗后需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成人患者要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保持心情舒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需据具体情况选治疗方法并注重不同人群护理随访。
诊断方法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主要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动脉导管的形态、粗细等情况,能明确分流的方向和程度等。通过超声心动图还能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比如是否存在心室肥厚、心房扩大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操作和观察重点略有不同,儿童和成人的检查原理相同,但儿童可能需要适当的镇静等处理以配合检查。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小型动脉导管未闭,有一定的自然闭合可能。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其动脉导管肌层发育不完善,部分可能在出生后1年内自然闭合。但需要密切随访观察,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监测动脉导管的变化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情况。在随访过程中,要注意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高的增长等,因为动脉导管未闭可能会影响患儿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
手术治疗
传统开胸手术:适用于较大的动脉导管未闭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通过开胸找到动脉导管,进行结扎或缝合等操作来关闭导管。但开胸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开胸手术的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身体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注意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成人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恢复,且手术风险相对儿童有所增加。
介入治疗:这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技术将封堵器送至动脉导管处进行封堵。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如导管形态合适等情况,可以选择介入治疗。但介入治疗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动脉导管的大小、形态、位置等,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等。例如,对于合并严重心脏畸形等情况的患者可能不适合介入治疗。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在治疗后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要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影响伤口愈合或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还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监测心脏的恢复情况。
成人患者:成人患者在治疗后同样需要注意休息,但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在饮食方面要保持均衡饮食,控制盐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如咸菜、腌制品等,以减轻心脏的负担。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等不良情绪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如果有需要),并定期进行复查。
总之,心脏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在治疗前后都要注重不同人群的护理和随访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