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害常见心悸(年轻人因劳累等、有基础病者易出现)、胸痛(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者风险高)、呼吸困难(儿童喂养困难等,老年人更早更严重且有基础病时更明显)、乏力(各年龄段有别,重体力者易察觉,老年人非特异)、水肿(老年人合并心功能不全易出现,儿童先心病合并时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相关表现(家族史及心脏手术等人群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等症状。
一、心悸
表现:患者自觉心脏跳动节律异常、过快或过慢等,可感觉到心脏明显的跳动感。
影响因素及人群:在年轻人中,若因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因素引发的心肌损害,可能较易出现心悸症状;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心肌炎病史者,心悸可能是心肌损害复发或加重的常见表现之一。
二、胸痛
表现: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压榨性、闷痛、隐痛等,疼痛部位可在胸骨后、心前区等,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
影响因素及人群: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胸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比如中老年女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损害,胸痛症状可能不典型,更易被忽视;而年轻男性因剧烈运动等导致心肌损害时,胸痛可能较为明显。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心肌损害时胸痛出现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呼吸困难
表现:轻者仅在活动后出现气短,重者休息时也可感到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
影响因素及人群:儿童若发生心肌损害,可能表现为喂养困难、呼吸急促等,因为儿童心肺功能相对较弱,心肌损害对其呼吸功能的影响更易凸显;老年人随着心肺功能本身的衰退,发生心肌损害时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更早出现且更严重,且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时,呼吸困难会更明显。
四、乏力
表现:患者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即使进行轻微活动也会感到疲惫不堪。
影响因素及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出现乏力症状,但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发生心肌损害时乏力表现可能更易被察觉与自身以往体力状况对比;对于老年人,乏力可能是心肌损害早期较常见的非特异性症状,需引起重视,因为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心肌损害导致的能量供应不足更易表现为全身乏力。
五、水肿
表现:常见于下肢,尤其是脚踝部,严重时可波及全身。表现为皮肤肿胀,按压后可出现凹陷(凹陷性水肿)。
影响因素及人群:老年人若有心肌损害且合并心功能不全时,更容易出现水肿,因为老年人心脏泵血功能相对较弱,心肌损害进一步影响心功能,导致体循环淤血,从而引发水肿;儿童心肌损害导致水肿相对较少见,但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损害的儿童可能会出现水肿情况,需密切关注。
六、心律失常相关表现
表现:除了前面提到的心悸可能与心律失常有关外,严重的心律失常还可能导致头晕、黑矇,甚至晕厥。
影响因素及人群:有家族性心律失常病史的人群,发生心肌损害时更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对于接受过心脏手术等有心肌损伤风险的人群,术后需密切监测心律失常情况,因为手术可能导致心肌损害进而引发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