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与哮喘关联密切,被视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其炎症机制相通、解剖结构连续,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影响,预防及早期干预很重要,有过敏性鼻炎人群要积极控炎防哮喘,发现症状尽早规范治,已现前期症状需及时就医干预。
炎症机制的相通性:过敏性鼻炎主要是鼻黏膜的Th2型炎症反应,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组胺等炎性介质释放,导致鼻痒、流涕、鼻塞等症状;哮喘是下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同样以Th2细胞介导的炎症为主,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狭窄,出现喘息、咳嗽、气短等症状。两者的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有很多重叠,如嗜酸性粒细胞、白三烯、组胺等在两种疾病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解剖结构的连续性:鼻和下呼吸道在解剖结构上是连续的,鼻黏膜和气道黏膜相连,过敏原可以从鼻腔直接进入气管和支气管,引发下呼吸道的炎症反应。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过敏原后,过敏原首先接触鼻黏膜,然后可通过鼻后滴漏等方式到达下呼吸道,激发哮喘发作。
不同人群的相关特点及影响
儿童群体:儿童时期过敏性鼻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更易发展为哮喘。儿童的气道处于发育阶段,过敏性鼻炎引发的炎症更易波及下呼吸道,且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过敏原的易感性较高。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如儿童出现反复鼻塞、流涕、打喷嚏,同时伴有反复咳嗽、喘息等症状时,需警惕发展为哮喘的可能,及时带儿童就医。
成年人群:成年人过敏性鼻炎患者若长期处于过敏状态,气道炎症持续存在,也会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成年患者可能因为工作、生活环境等因素,接触过敏原的机会较多,若过敏性鼻炎未得到良好控制,炎症逐渐向下呼吸道蔓延,从而引发哮喘。成年患者需要注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规范治疗过敏性鼻炎,以降低发展为哮喘的几率。
有过敏病史人群:本身有过敏病史的人群,无论是过敏性鼻炎还是其他过敏性疾病,都更易发生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这类人群的免疫系统对过敏原处于高反应状态,当接触过敏原时,更容易引发气道的炎症连锁反应。在日常生活中,这类人群需要更加严格地规避过敏原,定期进行体检,监测气道状况,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干预。
预防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预防措施: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的人群,预防哮喘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过敏性鼻炎。首先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防螨床垫和被套等;其次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打扫房间,减少灰尘积聚;还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在过敏原浓度高的时段进行剧烈运动。
早期干预:一旦发现过敏性鼻炎症状,应尽早进行规范治疗。可以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缓解鼻黏膜炎症,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也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减轻过敏症状,如氯雷他定等。通过早期有效的治疗控制过敏性鼻炎的炎症,能够阻断炎症向气道下延伸的进程,从而降低发展为哮喘的可能性。如果已经出现哮喘的前期症状,如咳嗽、气短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肺功能等相关检查,早期干预哮喘的发展,如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缓解症状,并根据病情制定长期的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