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有一般症状如生长发育迟缓、呼吸急促、多汗,不同类型有特殊表现,新生儿、婴幼儿、儿童期也各有特殊情况,需关注各阶段表现并加强护理与监测。
生长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由于心脏功能异常,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导致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从而出现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缓慢的情况。例如体重增长缓慢、身高低于正常同龄儿童等。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受限,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氧供应,影响了正常的生长代谢过程。
呼吸急促:宝宝在活动后或安静状态下可能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的现象。这是由于心脏病变导致肺循环淤血,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受到影响,机体为了获取足够的氧气,就会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代偿。比如在吃奶时,可能会出现频繁的呼吸中断,然后急促喘气的情况。
多汗:尤其是在吃奶时,先天性心脏病宝宝往往会大量出汗。这是因为心脏做功增加,机体代谢加快,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多。过多的出汗可能会使宝宝皮肤潮湿,容易引起皮肤问题,如湿疹等。
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特殊表现
室间隔缺损:小型室间隔缺损可能症状不明显,中型或大型室间隔缺损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这是因为肺循环血量增多,容易引发肺部感染。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出现活动耐力下降,在玩耍后很快就会疲惫不堪。大型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在婴幼儿期可能会出现喂养困难,吸吮时容易疲劳,需要频繁停歇。
房间隔缺损:小的房间隔缺损可能终身无症状,较大的房间隔缺损患儿可能会出现乏力、活动后气促,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等情况。在儿童期,可能会表现为生长发育稍落后于同龄儿,活动耐量较正常儿童差。
法洛四联症:典型表现为青紫,多在出生后3-6个月逐渐出现,多见于口唇、指甲床、鼻尖、面颊等部位。患儿还会有蹲踞现象,这是一种特殊的姿势,患儿行走一段时间后常主动蹲下片刻,蹲踞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了心脏负荷,同时增加了体循环阻力,从而改善缺氧症状。另外,患儿还可能出现杵状指(趾),是由于长期缺氧导致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使指(趾)末端膨大如鼓槌状。法洛四联症的宝宝还容易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发生晕厥、抽搐等。
特殊人群情况
新生儿期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宝宝可能症状不典型,有的仅表现为呼吸稍快、体温不稳定等。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观察其呼吸、心率、肤色等情况。如果发现新生儿有拒奶、哭声低弱等表现,要高度警惕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婴幼儿期
婴幼儿期的先天性心脏病宝宝生长发育受影响更为明显,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喂养情况,如是否容易呛奶、吃奶时间过长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宝宝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道感染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出现青紫症状的婴幼儿,要避免其剧烈哭闹,因为哭闹会加重缺氧症状。
儿童期
儿童期的先天性心脏病宝宝在活动耐力方面较正常儿童差,家长要注意避免让孩子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如长时间跑步、跳绳等。要鼓励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等,但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同时,要定期带孩子进行心脏检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