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口腔清洁指导、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药物辅助治疗(局部和全身药物)、手术治疗(牙周翻瓣术、植骨术、引导组织再生术)及维护治疗(定期复查、长期口腔保健),不同人群治疗需考虑个体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如儿童、妊娠期、老年、糖尿病患者等均有不同注意事项。
龈上洁治:利用超声波洁牙机等设备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石、菌斑及色素。龈上洁治是治疗牙周炎的基础步骤,通过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可减轻牙龈的炎症反应。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在进行龈上洁治时需更加谨慎,因为糖尿病患者抵抗力相对较低,术后要注意预防感染,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牙周炎症的恢复。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用比较精细的器械去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并平整牙根面,使根面光滑平整,以利于牙周组织的再附着。这一步骤对于消除牙周袋内的感染非常重要。对于妊娠期女性,由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牙周炎可能加重,在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时,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尽量避免在妊娠早期和晚期进行,防止引起早产等不良后果,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药物辅助治疗
局部药物:可在牙周袋内局部放置抗菌药物,如米诺环素凝胶等,这些药物能在局部发挥持续的抗菌作用,抑制牙周致病菌的生长。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可能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在使用局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与其他疾病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全身药物:对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可能需要全身应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等,但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例如,伴有侵袭性牙周炎的患者可能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辅助治疗。在儿童牙周炎治疗中,全身用药需非常谨慎,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优先以局部治疗为主。
手术治疗
牙周翻瓣术:通过翻瓣暴露病变区,彻底清除牙石和感染组织,修整牙槽骨形态,然后将牙龈瓣复位缝合。适用于深牙周袋、牙槽骨吸收明显的患者。对于吸烟的牙周炎患者,术后恢复可能较慢,因为吸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愈合,患者需要戒烟或尽量减少吸烟量。
植骨术:对于牙槽骨吸收导致骨缺损的患者,可采用植骨术填充骨缺损,促进牙槽骨的再生。在老年患者中,骨再生能力相对较弱,术后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骨愈合。
引导组织再生术:利用生物膜等引导材料引导牙周膜细胞等再生,形成新的牙周组织。该手术适用于有牙周组织缺损的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引导组织再生术时,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术前需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维护治疗
定期复查:牙周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复查项目包括口腔检查、牙周袋深度测量、菌斑控制情况评估等。对于儿童患者,每半年至一年应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牙周问题并处理。
长期口腔保健:患者要长期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洁治等维护性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在产后也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因为产后身体恢复过程中仍可能受到牙周炎的影响,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必要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