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因素(包括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非感染性因素(过敏反应、物理或化学刺激、胃食管反流病、肿瘤性病变)均可导致喉咙肿痛,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需格外注意。
一、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喉咙肿痛
1.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是普通感冒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约占喉咙痛病例的30%~50%。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侵入咽喉部黏膜,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伴有咽干、灼热感。流感病毒(如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时,喉咙肿痛症状更明显,常伴随高热、全身酸痛,病程约1~2周。此外,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会出现喉咙肿痛,同时伴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多见于青少年。
2.细菌性感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是急性咽炎的主要致病菌,约占细菌性咽炎的15%~30%。细菌产生的毒素直接损伤咽喉部黏膜,导致严重水肿、渗出,疼痛剧烈,吞咽时加重,可伴有发热、头痛。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也可能引起喉咙肿痛,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
二、非感染性因素引发的喉咙肿痛
1.过敏反应: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后,机体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起咽喉部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水肿。症状表现为喉咙瘙痒、肿痛,常伴有打喷嚏、流涕、眼睛痒等过敏症状,多见于过敏体质人群,春秋季节高发。
2.物理或化学刺激:长期吸烟或吸入二手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直接刺激咽喉部黏膜,引发慢性炎症,导致喉咙肿痛、干燥。空气污染(如PM2.5、二氧化硫)也会损伤黏膜,加重症状。此外,过度用嗓(如教师、歌手)、大声喊叫等,可使咽喉部肌肉疲劳,黏膜充血,引起短暂性肿痛。
3.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至食管下段,甚至达咽喉部,刺激黏膜,引发反流性咽炎。表现为喉咙肿痛、异物感,常伴有烧心、反酸、嗳气,多在饭后或平卧时加重。长期反流可导致咽喉部黏膜溃疡、狭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肿瘤性病变:喉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喉咙肿痛、异物感,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甲状腺肿瘤压迫喉返神经或食管时,也会引起喉咙肿痛,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者风险更高。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发生病毒性咽炎,如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引起),表现为高热、喉咙肿痛、拒食,口腔黏膜可见小疱疹。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流涎、哭闹不安等表现,避免给孩子食用过热、过硬食物,以防加重疼痛。
2.孕妇: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免疫力相对降低,易患感冒等感染性疾病,导致喉咙肿痛。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可通过多喝水、用淡盐水漱口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力低下,感染后喉咙肿痛症状可能更严重,且易引发并发症。用药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4.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如真菌性咽炎,表现为喉咙肿痛、白色伪膜,需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