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患者可通过多种方式改善,包括适当增加钠盐摄入(需谨慎)、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适当增加液体摄入(特殊人群需控量)、少食多餐及选择合适食疗方(如桂圆红枣粥、人参莲子汤等,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关禁忌)来提升血压、维持身体正常状态。
一、增加钠盐摄入
对于低血压患者,适当增加钠盐摄入是一种简单的食疗方法。正常成人每天摄入6克左右的盐,但低血压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一般可增至8-10克。不过,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或本身存在一些心血管风险因素的人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调整钠盐摄入量,因为过多钠盐摄入可能对血压产生其他不良影响,例如可能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等。
二、补充营养物质
蛋白质:
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提升血压。例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以鱼类为例,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像三文鱼每100克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适量食用可以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可能对低血压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对于患有肾脏疾病的低血压患者,需要根据肾功能情况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因为过多蛋白质摄入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维生素与矿物质:
维生素B族、维生素C以及铁、铜等矿物质对身体的血液循环等有重要作用。例如,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草莓等,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红蛋白参与氧气的运输,充足的氧气运输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对于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可能下降,需要更加注意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饮食来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充足供应。
三、适当增加液体摄入
适量增加液体摄入可以增加血容量,从而有助于升高血压。一般建议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或其他无明显升压或降压不良影响的饮品。但对于患有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的低血压患者,需要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因为过多液体摄入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症状加重。对于儿童低血压患者,要根据年龄和体重合理控制液体摄入,避免过度饮水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四、少食多餐
低血压患者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避免一顿吃得过饱,因为过饱会使大量血液集中到胃肠道进行消化,导致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相对减少,可能加重低血压引起的头晕等不适症状。例如,将一天的三餐分为五到六餐,每餐适量进食,这样可以使血糖保持相对稳定,有助于维持血压的稳定。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少食多餐也有助于缓解可能出现的低血压相关不适,同时保证胎儿的营养供应。
五、选择适当的食疗方
桂圆红枣粥:
材料:桂圆、红枣、大米适量。
做法:将桂圆、红枣和大米一起煮成粥。桂圆具有补益心脾等作用,红枣能补中益气,大米提供碳水化合物等营养。对于体质虚弱的低血压患者有一定的调养作用,但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低血压患者,需要控制红枣的摄入量,因为红枣含糖量相对较高。
人参莲子汤:
材料:人参、莲子。
做法:将人参和莲子加水炖煮。人参有大补元气等功效,莲子能养心安神等。不过,对于高血压患者以及体质偏热的人群,不建议过多食用人参莲子汤,因为人参可能会对血压产生一定影响或者加重体内热象。儿童一般不建议自行食用人参相关制品,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