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红肿痛并非仅由“上火”引起,局部因素有菌斑牙石堆积、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全身因素包括内分泌紊乱、血液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等,出现牙龈红肿痛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同时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很重要,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特点维护口腔健康。
一、局部因素
1.菌斑、牙石堆积
口腔卫生不良时,菌斑会不断堆积,逐渐钙化形成牙石。菌斑和牙石会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导致牙龈红肿痛。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菌斑、牙石堆积,进而引发牙龈炎症。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家长没有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对于成年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吸烟等,可能会加重口腔卫生问题,促使菌斑、牙石堆积,加重牙龈炎症。
2.食物嵌塞
进食时食物残渣嵌入牙缝,如果没有及时清理,会导致局部牙龈组织受到刺激,引起牙龈的急性炎症,出现红肿痛。比如,进食芹菜等粗纤维食物时,容易发生食物嵌塞,如果未能及时剔除,牙龈很快就会出现不适。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发生食物嵌塞,儿童可能是因为牙齿排列不齐等原因导致食物容易嵌塞;成年人则可能因龋齿、牙齿磨损等造成牙齿邻接关系不良而出现食物嵌塞。
3.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假牙、补牙材料等不良修复体,会对牙龈组织产生机械性刺激,导致牙龈发炎红肿痛。例如,假牙的边缘不合适,长期摩擦牙龈,就会引起牙龈的炎症反应。对于佩戴假牙的老年人来说,更要注意假牙的适配性,如果假牙不合适,容易出现牙龈红肿痛的情况;而对于因牙齿修复后出现问题的人群,也需要及时检查修复体是否合适。
二、全身因素
1.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牙龈炎症,出现红肿痛,称为妊娠期龈炎。此时,不仅仅是“上火”的问题,而是内分泌变化导致的牙龈反应。孕妇在妊娠期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因为内分泌变化会增加牙龈发炎的风险;对于其他因内分泌紊乱导致牙龈问题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也容易出现牙龈炎症,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影响牙龈的健康。
2.血液系统疾病
如白血病患者,由于异常的白细胞在牙龈组织中浸润,会导致牙龈肿胀、出血,常伴有牙龈红肿痛。这类疾病需要通过血液检查等专业手段进行诊断,而不是简单认为是上火。白血病患者本身身体抵抗力较低,口腔卫生维护不佳时,牙龈问题更容易发生,需要特别关注口腔健康与血液疾病的关联;对于有血液系统疾病家族史或出现牙龈异常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就医排查。
3.营养不良
缺乏维生素C时,会引起坏血病,导致牙龈出血、红肿、疼痛。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缺乏时牙龈组织的韧性下降,容易发炎。例如,长期偏食、挑食的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C缺乏,进而引发牙龈问题;儿童如果饮食不均衡,也可能因营养不良出现牙龈红肿痛等问题,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总之,牙龈红肿痛有多种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上火”。当出现牙龈红肿痛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洗牙等,对于预防牙龈问题非常重要。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注意口腔健康维护,如儿童需要家长帮助养成良好习惯,老年人要关注假牙适配及全身健康状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