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症是妊娠20周后出现的妊娠期特发性疾病,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及全身多系统累及,初产妇、有病史、患基础病、肥胖、多胎妊娠者为高危人群,通过综合判断诊断,需监测病情,轻病可期待治疗,重病需终止妊娠,对孕妇可致严重并发症,对胎儿有不良结局,高龄、患基础病、肥胖孕妇有特殊考虑。
1.子痫前症的定义
子痫前症是妊娠20周后出现的一种妊娠期特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蛋白尿,还可能累及全身多系统,如肝脏、肾脏、血液系统等。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胎盘浅着床、氧化应激、血管内皮损伤等多种因素相关。
2.子痫前症的主要表现
高血压:孕妇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血压升高至少出现两次,间隔≥4小时。
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或尿蛋白/肌酐比值≥0.3,或随机尿蛋白阳性。
其他表现:可能出现头痛、眼花、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抽搐(子痫)、昏迷等情况,还可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等不良妊娠结局。
3.子痫前症的高危人群
初产妇:首次怀孕的女性发生子痫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有子痫前症病史:既往怀孕时有子痫前症的女性,再次妊娠时复发子痫前症的风险明显增加。
患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的孕妇,发生子痫前症的几率高于正常孕妇。
肥胖孕妇:体重指数(BMI)≥35的肥胖孕妇,子痫前症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
多胎妊娠:怀有多胞胎的孕妇,发生子痫前症的风险较单胎妊娠高。
4.子痫前症的诊断与监测
诊断:通过详细询问孕妇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除了血压和蛋白尿的检测外,还可能需要进行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监测:对于确诊子痫前症的孕妇,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情况,定期进行胎儿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进行胎心监护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5.子痫前症的处理原则
期待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孕周较小、胎儿情况良好的孕妇,目的是延长孕周,尽量保障胎儿的成熟度。需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状况,孕妇应注意休息,采取左侧卧位,密切观察血压、蛋白尿等指标变化。
终止妊娠:是治疗子痫前症的有效手段,当孕妇病情严重,如出现重度高血压难以控制、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胎儿窘迫等情况时,应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需要根据孕周、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如剖宫产或阴道分娩等。
6.子痫前症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特殊考虑
孕妇:子痫前症可对孕妇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导致脑出血、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在产后,部分孕妇的子痫前症可能会持续存在或发展为慢性高血压等疾病。
胎儿:可能引起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等不良结局,影响胎儿的生存质量和远期健康。
特殊人群:对于高龄孕妇,由于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发生子痫前症的风险更高,且病情可能更严重,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更谨慎的处理;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合并糖尿病的子痫前症孕妇,需要在控制子痫前症的同时,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对母婴的不良影响;肥胖孕妇在孕期需要更加注重体重管理,合理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同时密切监测子痫前症相关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