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子痫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在妊娠20周后发生,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对母婴健康有不良影响,需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监测,有高危因素者需孕前孕期管理,确诊后依孕周等采取保守治疗或终止妊娠等处理措施。
一、临床表现方面
高血压:孕妇血压会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血压升高多呈持续性。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血压升高的意义相同,但年轻孕妇可能由于自身血管弹性较好等因素,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情况可能与年长孕妇有所不同。例如,年轻孕妇如果出现先兆子痫导致的高血压,仍需密切监测,因为长期高血压可能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产生影响。
蛋白尿:尿中出现蛋白质,通常通过尿常规等检查发现尿蛋白阳性。蛋白尿的出现反映了肾脏受到损伤,因为先兆子痫时全身小动脉痉挛,肾小球滤过膜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不同生活方式的孕妇,如长期高盐饮食的孕妇,可能本身肾脏负担较重,更容易在先兆子痫时出现蛋白尿加重的情况。
水肿:可表现为下肢水肿等,严重时可能蔓延至全身。水肿的发生与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水钠潴留等因素有关。有肥胖病史的孕妇,本身可能存在水钠代谢相对紊乱的情况,在先兆子痫时更容易出现水肿加重的现象。
二、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对母体的影响:先兆子痫可能导致母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孕妇,发生先兆子痫后,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增加了母体死亡的风险。例如,本身有高血压病史的孕妇,在先兆子痫时血压进一步升高,会极大地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
对胎儿的影响: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表现为胎儿体重低于同孕周正常胎儿。还可能引起胎儿窘迫,因为胎盘功能受到影响,胎儿在宫内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减少。不同年龄的胎儿,其对缺氧等不良环境的耐受能力不同,例如早产儿在面对先兆子痫导致的胎儿宫内环境改变时,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三、诊断与监测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孕妇的妊娠史、家族史等,结合孕妇出现的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再通过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以及超声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既往有先兆子痫病史、患有慢性高血压或糖尿病等,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先兆子痫。
监测:包括对孕妇血压的密切监测,一般建议至少每周测量一次血压;尿常规检查,了解尿蛋白情况;还要监测孕妇的肝肾功能、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等。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监测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评估胎儿生长情况。对于有早产风险的孕妇,还需要监测宫颈长度等情况。
四、预防与处理原则
预防: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肥胖、有家族遗传倾向等,在孕前和孕期需要加强管理。孕前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将血压、血糖等控制在合理范围;孕期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但避免过度营养导致肥胖,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处理:一旦确诊先兆子痫,需要根据孕妇的孕周、病情严重程度等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孕周较小,胎儿尚未成熟,可能需要采取保守治疗,密切监测母胎情况,尽量延长孕周;如果孕周较大,胎儿已经成熟,多考虑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儿安全。终止妊娠的方式可以是剖宫产或阴道分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