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决牙龈萎缩问题,需明确原因针对性处理,如牙周炎致萎缩要牙周治疗,刷牙方式不当则纠正刷牙习惯,不良修复体引起要去除不良修复体;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包括正确刷牙、用牙线和漱口水,不同人群如儿童、老人等各有注意要点;定期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尤其糖尿病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更需重视;适当饮食调整,多摄入维C和钙;必要时手术治疗,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且术后需良好口腔护理配合。
一、明确牙龈萎缩的原因并针对性处理
牙龈萎缩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牙周炎、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不良修复体等。如果是牙周炎导致的牙龈萎缩,首先要进行牙周治疗,包括洗牙(龈上洁治)和深层的牙周刮治,以清除牙齿周围的菌斑、牙石等刺激物,控制牙周炎症进一步发展,防止牙龈萎缩继续加重。这是因为牙周炎是导致牙龈萎缩的常见重要原因,菌斑牙石长期堆积会不断刺激牙龈,引发炎症,进而导致牙龈萎缩。对于因不正确刷牙方式(如横刷法)引起的牙龈萎缩,需要纠正刷牙习惯,改为正确的巴氏刷牙法,这种刷牙法能有效清洁牙齿且减少对牙龈的损伤。不良修复体引起的牙龈萎缩则需要去除不良修复体,重新制作合适的修复体。
二、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正确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进行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移动约1毫米,逐渐清洁每个牙面。
使用牙线和漱口水: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使用含氟漱口水辅助清洁口腔,抑制菌斑生长。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因为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不好,很容易出现牙龈问题导致牙龈萎缩,而且儿童时期养成的口腔卫生习惯会影响一生。老年人由于牙齿磨损、咀嚼功能下降等原因,更要注意口腔卫生维护,可选择合适的软毛牙刷,避免损伤牙龈。
三、定期口腔检查
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处理。通过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牙周炎等疾病的征兆,以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牙龈萎缩的进展。对于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会影响牙周组织的代谢,更容易出现牙龈炎症和牙龈萎缩,所以这类人群除了控制血糖外,更要加强口腔检查和口腔卫生维护。孕妇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容易出现牙龈问题,更要注意定期口腔检查,保持口腔卫生,因为孕期牙龈炎症如果不控制,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
四、适当的饮食调整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西兰花等,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牙龈组织的健康,增强牙龈的抵抗力。维生素C缺乏可能会导致牙龈脆弱、容易出血等问题,进而可能加重牙龈萎缩。
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等,钙是牙齿和牙龈的重要组成成分,充足的钙摄入有助于维持牙龈和牙齿的健康结构。对于老年人,由于钙流失较多,更要保证钙的充足摄入;儿童处于牙齿和骨骼发育阶段,也需要充足的钙来支持牙龈和牙齿的正常发育。
五、手术治疗(必要时)
如果牙龈萎缩比较严重,影响美观或功能,在牙周炎症控制稳定后,可以考虑进行膜龈手术等治疗。例如,对于牙龈退缩较多的情况,可以通过游离龈瓣移植术等手术方法来覆盖退缩的牙龈,改善牙龈萎缩的状况。但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且术后需要患者良好的口腔护理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