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潴留是尿液在膀胱内积聚不能正常排出的病症,分急性和慢性,病因有机械性、动力性梗阻及其他因素,诊断靠体格检查、超声、尿流动力学,治疗分急性和慢性,特殊人群如孕产妇、老年女性、糖尿病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
分类及特点
急性尿潴留:起病突然,患者会突然感觉下腹部胀痛,膀胱区明显膨隆,无法自主排尿。常见诱因有分娩过程中膀胱和尿道受损、产后会阴伤口疼痛导致不敢用力排尿、某些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的使用、突然的精神紧张等。例如,产妇在产后由于会阴部伤口疼痛,不敢用力腹压排尿,就可能引发急性尿潴留。
慢性尿潴留:病程较长,症状相对较隐匿,可能表现为排尿不畅、尿不尽感,膀胱可逐渐增大。常见于长期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膀胱颈部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等。比如,一些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神经源性膀胱,进而导致慢性尿潴留。
病因
机械性梗阻
尿道病变:尿道结石、狭窄、肿瘤等可阻碍尿液排出。例如尿道结石,结石堵塞尿道,使得尿液无法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膀胱颈部病变:膀胱颈部的肿瘤、纤维化等可影响尿液从膀胱进入尿道的过程。
动力性梗阻
神经源性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脊髓损伤等)或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如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可影响膀胱的神经支配,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尿道括约肌舒张不协调。比如脊髓损伤的患者,由于脊髓传导功能受损,可能出现膀胱逼尿肌收缩障碍,引发尿潴留。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组胺药、抗精神病药、解痉药等可能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导致尿潴留。
其他因素
产后:女性分娩后,尤其是会阴有伤口的产妇,因害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容易发生尿潴留。
心理因素:突然的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影响排尿反射,导致尿潴留。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下腹部,可发现膀胱膨隆。通过耻骨上区叩诊,能确定膀胱内尿液的量。
超声检查: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膀胱内尿液的量以及膀胱的形态,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尿潴留以及尿潴留的程度。
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一些动力性梗阻的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评估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治疗原则
急性尿潴留:首先要迅速解决排尿问题,可采用导尿术,将尿液引出,缓解患者的痛苦。导尿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如果导尿困难,可能需要进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
慢性尿潴留: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机械性梗阻引起,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手术解除梗阻,如尿道结石取出术、膀胱颈部梗阻手术等;如果是动力性梗阻,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通过间歇性清洁导尿、药物治疗(如使用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的药物等)来改善排尿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产妇:孕产妇在产后要关注排尿情况,鼓励尽早排尿。如果出现排尿困难,可采取一些辅助措施,如听流水声诱导排尿、下腹部热敷等。对于会阴伤口疼痛明显的产妇,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止痛药物,但要注意药物对排尿的影响。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泌尿系统容易出现问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饮水、避免长时间憋尿等。如果有泌尿系统疾病,要积极治疗,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早期发现和处理尿潴留相关问题。
糖尿病女性:糖尿病女性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容易引起神经病变,导致神经源性膀胱。要定期监测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和治疗方案,预防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的尿潴留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