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呼吸道症状(咳嗽、咽干咽痛、鼻塞流涕)、其他症状(乏力、肌肉酸痛);有不典型症状,如消化系统症状、眼部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还有重症表现,如呼吸困难或气促、低氧血症、休克等,年龄较小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等在不同症状表现及发展重症风险等方面有不同特点。
一、常见症状
1.发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发热较为常见,多为中低热,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到39℃及以上,发热程度个体差异较大,与病毒感染机体后的免疫反应等有关,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发热表现相对不典型,可能体温波动或仅有精神萎靡等表现。
2.呼吸道症状
咳嗽:可为干咳,也可伴有少量痰液,咳嗽的程度轻重不一,一些患者可能只是偶尔轻咳,而部分患者咳嗽较为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老年人、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咳嗽可能相对更难缓解,因为其呼吸道功能等相对较弱。
咽干、咽痛:感染后患者常感觉咽干、咽痛,咽部有不适感,这是因为病毒可能侵袭上呼吸道黏膜,导致局部炎症反应,性别差异在此症状上不明显,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人群可能咽痛症状相对更明显,因为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加重炎症反应。
鼻塞、流涕:部分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涕症状,类似普通感冒的表现,一般程度相对较轻,儿童可能在鼻塞时更易出现呼吸不畅,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3.其他症状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即使进行轻微活动也容易疲倦,这与机体被病毒感染后能量代谢紊乱等有关,老年人由于本身机体功能相对衰退,乏力症状可能更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
肌肉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肌肉酸痛,以腰背、四肢肌肉较为常见,运动较少的人群在感染后可能肌肉酸痛感相对更突出,因为平时缺乏运动导致肌肉对不适的耐受度相对较低。
二、不典型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儿童相对更易出现消化道症状,可能是病毒感染累及胃肠道黏膜引起,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以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2.眼部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眼部症状,如结膜炎,表现为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等,这可能是病毒通过眼结膜途径感染所致,不同性别在眼部症状上无明显差异,但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等生活方式的人群可能眼部原本就有一定基础问题,感染后眼部症状可能更易被察觉。
3.神经系统症状:个别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等,老年人有基础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感染后头痛症状可能需要更加关注,因为本身神经系统基础状况可能影响对头痛的判断和处理。
三、重症表现
1.呼吸困难或气促: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严重时可表现为气促,不能平卧等,这是因为肺部受到病毒较严重侵袭,影响气体交换功能,年龄较大、有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发展为重症的风险相对更高,且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
2.低氧血症:可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低氧血症表现,通过血氧饱和度监测等可发现异常,老年人、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在出现低氧血症时可能临床表现不典型,需要密切监测血氧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其他: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等,这些情况相对较为严重,需要立即进行救治,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更易向重症方向发展,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的整体状况和对病毒感染的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