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炎分急慢性,临床表现各有差异,急性期有全身和局部症状,慢性期有咽部异物感、干燥灼热感、刺激性咳嗽等,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孕妇临床表现有别,还可能引发不同并发症,需与急性扁桃体炎、反流性咽喉炎、咽喉部肿瘤鉴别,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孕妇、免疫抑制人群管理有不同建议。
一、咽喉炎的临床表现分类及具体症状
1.急性咽喉炎的临床表现
1.1.全身症状:患者常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8.5℃~40℃,伴畏寒、头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出现全身乏力。研究显示,急性期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平均升高至15~30mg/L,提示存在明显炎症反应。
1.2.局部症状:咽喉部剧烈疼痛,吞咽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声音嘶哑或失声,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悬雍垂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痰液呈白色黏液状,量较少。
2.慢性咽喉炎的临床表现
2.1.咽部异物感:患者自觉咽部有黏痰附着或异物堵塞,晨起时症状加重,常通过清嗓动作缓解,但无法彻底消除不适感。
2.2.干燥与灼热感: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导致分泌功能下降,患者主诉咽部干燥,尤其在干燥环境或长时间说话后加重,部分患者伴有灼热样疼痛。
2.3.刺激性咳嗽:因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刺激咳嗽感受器,咳嗽多为无痰或少量白色黏液痰,晨起及夜间平卧时易发作,长期咳嗽可导致胸痛。
二、不同人群的临床表现差异
1.儿童患者:因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急性咽喉炎易引发高热惊厥,体温超过39℃时发生率增加;慢性病例中,儿童常表现为频繁清嗓、吞咽动作增多,易被误诊为多动症。
2.老年患者:因黏膜萎缩及免疫力下降,急性期症状可能不典型,仅表现为低热或乏力;慢性病例中,咽部干燥感更显著,易合并真菌感染,出现白色伪膜。
3.孕妇群体: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导致咽部黏膜充血加重,急性咽喉炎易引发呼吸困难,需警惕会厌水肿;慢性病例中,孕吐反应可能加重咽部刺激,形成恶性循环。
三、并发症相关临床表现
1.急性期并发症:当炎症向下蔓延至喉部时,可出现犬吠样咳嗽、喉鸣及三凹征,提示喉梗阻发生;向耳部扩散时,可伴耳痛、听力下降,检查见鼓膜充血。
2.慢性期并发症:长期炎症刺激可导致咽部瘢痕形成,出现吞咽困难;向下波及气管时,可引发慢性咳嗽,痰中带血丝;少数患者可发展为扁桃体周围脓肿,表现为张口受限、单侧咽痛加剧。
四、鉴别诊断相关表现
1.与急性扁桃体炎鉴别:后者咽痛更剧烈,常向耳部放射,检查可见扁桃体肿大、表面脓性分泌物,而咽喉炎以咽部黏膜充血为主。
2.与反流性咽喉炎鉴别:后者除咽部症状外,常伴反酸、烧心,24小时食管pH监测可确诊,咽喉炎患者无此类消化道症状。
3.与咽喉部肿瘤鉴别:肿瘤患者声音嘶哑呈进行性加重,伴体重下降,喉镜可见新生物,而咽喉炎症状呈波动性,无消瘦表现。
五、特殊人群管理建议
1.儿童患者:3岁以下幼儿禁用含可待因的镇咳药,避免中枢抑制;急性期高热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且精神萎靡时再用退热药。
2.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者慎用血管收缩剂类含片,可能引发血压波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喷鼻剂者,需定期监测骨密度。
3.孕妇群体:妊娠早期(前3个月)避免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可能致畸;慢性咽喉炎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安全性较高。
4.免疫抑制人群:艾滋病、器官移植受者等患者,咽喉炎可能为机会性感染先兆,需及时进行咽拭子培养,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