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尿路生长繁殖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体有大肠埃希菌等,临床表现因部位不同而异,诊断需尿常规、尿细菌学及影像学检查,可通过注意个人卫生、生活方式调整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来预防。
一、定义
尿路感染女是指女性发生的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涉及上尿路(肾盂肾炎)和下尿路(膀胱炎、尿道炎)等部位。女性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尿道短而宽且距离肛门较近,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二、常见病原体
1.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约占尿路感染病原菌的80%左右,通常是因为女性会阴部的大肠埃希菌经尿道上行感染引起。
2.其他病原体:还有变形杆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长期留置导尿管、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情况可能感染这些病原体。
三、临床表现
1.膀胱炎
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还可出现下腹部疼痛、耻骨上区不适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尿,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女性膀胱炎中,性生活相关的膀胱炎较为常见,与性生活后尿道的细菌容易逆行感染有关。
年龄因素:育龄女性由于性生活相对频繁,膀胱炎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女性;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局部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发生膀胱炎。
2.肾盂肾炎
症状:急性肾盂肾炎除了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外,还常有发热、寒战、腰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8℃以上,腰痛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腰部胀痛或酸痛。慢性肾盂肾炎多由急性肾盂肾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症状相对隐匿,可伴有乏力、低热、间歇性尿频、腰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功能损害。
四、诊断方法
1.尿常规检查
指标及意义:尿白细胞增多是尿路感染的重要线索,通常尿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尿红细胞也可增多,出现血尿;还可观察尿蛋白情况等。但尿常规检查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如尿液污染等。
2.尿细菌学检查
清洁中段尿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如果培养出菌落计数≥10CFU/ml,且为常见致病菌,提示尿路感染。对于症状典型且尿白细胞增多的女性患者,清洁中段尿培养有临床意义。
3.影像学检查
适用情况:对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怀疑有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情况的女性患者,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静脉肾盂造影等,以排除尿路结石、畸形、梗阻等导致尿路感染反复发生的因素;对于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肾脏瘢痕形成等改变。
五、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
会阴部清洁:女性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用清水清洗会阴部,尤其是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洗,保持局部干燥。性生活后应立即排尿,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将可能进入尿道的细菌排出体外。
经期卫生:月经期间要勤换卫生巾,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巾,保持会阴部清洁,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2.生活方式
充足饮水:每天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一般建议不少于1500-2000ml,多排尿,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可以减少细菌在尿路中的停留时间,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
避免憋尿:要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不要长时间憋尿,有尿意时应及时排尿。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除了上述一般预防措施外,性生活时可适当使用避孕套等屏障避孕方法,减少性生活相关的尿路感染风险;同时要注意性生活的卫生,动作不宜过于剧烈。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容易诱发尿路感染;还要注意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的内裤,减少局部摩擦和细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