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心悸的原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因素有剧烈运动或精神过度紧张、饮用刺激性饮品;病理性因素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系统疾病(严重贫血、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年轻人出现心悸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并定期复诊。
一、生理性因素
1.剧烈运动或精神过度紧张:年轻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能量,心脏会加快跳动来满足需求,从而导致心悸。例如进行高强度的跑步、打篮球等运动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心悸。精神过度紧张时,如面临重要考试、重大工作面试等情况,体内会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刺激心脏,引起心悸。这种情况通常在诱因消除后可自行缓解。
2.饮用刺激性饮品:大量饮用咖啡、浓茶或含有酒精的饮料等,其中的咖啡因、酒精等成分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引发心悸。比如一次性饮用较多浓茶后,可能很快出现心悸症状。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律失常:是引起年轻人心悸较常见的原因。如窦性心动过速,可因发热、贫血、甲亢等多种因素导致心率加快,超过正常范围引起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发作时可感到心悸、胸闷等;室性早搏也较为常见,年轻人可能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诱发,患者可自觉心跳有间歇感、心悸等。
先天性心脏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影响心脏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可导致心悸。一般在较年轻时就可能出现相关症状,且随着年龄增长可能逐渐加重。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会导致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从而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肥厚型心肌病也可导致年轻人出现心悸,多与遗传因素相关,患者可在运动后出现心悸、胸痛等表现。
2.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跳加快,引起心悸。同时还常伴有多汗、手抖、消瘦、烦躁等症状。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如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促甲状腺激素降低等。
低血糖:年轻人如果饮食不规律,长时间未进食或过度节食等,可能会发生低血糖。血糖过低时,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引起心悸、出汗、饥饿感等症状,进食含糖食物后可迅速缓解。
3.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性发作、气胸等,会导致机体缺氧,进而刺激心脏,引起心悸。例如哮喘发作时,除了喘息、呼吸困难外,常伴有心悸;气胸时,由于气体压迫肺组织,影响呼吸功能,也可能出现心悸症状。
4.其他系统疾病:严重的贫血,由于血红蛋白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弥补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导致心悸。患者常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表现,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降低等情况。此外,一些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多在病毒感染(如感冒等)后1-3周出现,除了心悸外,还可能伴有胸痛、乏力、发热等症状,心肌酶谱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对于年轻人出现心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甲状腺功能、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适量运动,避免饮用过多刺激性饮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年轻人,如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遵循医嘱定期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