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梗阻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有针对病因观察等待和引流尿液;手术治疗中输尿管镜手术包括输尿管镜下结石碎石取石术和输尿管镜下狭窄段内切开术,开放手术包括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不同治疗方法有相应的适用情况、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等。
一、保守治疗
1.针对病因观察等待
对于一些因轻微炎症水肿等暂未造成严重梗阻且可自行缓解的情况,如部分小儿因输尿管局部发育暂未完善导致的轻度梗阻,可在密切监测下观察等待。需定期进行超声、肾功能等检查评估梗阻情况,一般每1-2周复查超声观察输尿管扩张程度及肾脏积水情况,每月检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
对于老年患者,若因前列腺增生等导致的输尿管梗阻前期,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如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同时监测尿常规等,观察尿液中有无感染、出血等情况,一般每3-4周复查相关指标。
2.引流尿液
对于梗阻导致肾脏积水较明显,但暂不适合立即进行手术干预的患者,可考虑放置输尿管支架管。这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输尿管梗阻,尤其是因结石嵌顿等导致的梗阻。通过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可以迅速引流尿液,缓解肾脏积水,改善肾功能。在放置支架管后,需要注意患者的尿液情况,定期复查肾功能,一般放置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复查肾功能及泌尿系统超声,观察肾脏积水恢复情况和支架管位置是否正常。对于儿童患者,放置输尿管支架管时需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管径和长度,避免对输尿管造成过度刺激,且要密切观察有无血尿、感染等并发症,一般每2-3周进行超声复查支架管情况。
二、手术治疗
1.输尿管镜手术
输尿管镜下结石碎石取石术: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的结石梗阻。利用输尿管镜经尿道插入输尿管,找到结石后,采用激光、气压弹道等碎石设备将结石击碎并取出。对于结石较小(直径小于2cm)、表面光滑的输尿管结石效果较好。在手术前需要完善相关检查,如泌尿系统CT明确结石位置、大小等情况。术后需要观察患者尿液颜色,一般术后1-2天内尿液可能呈淡红色,属于正常现象。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一般用药3-5天。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输尿管较细,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术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结石残留情况。
输尿管镜下狭窄段内切开术:适用于输尿管良性狭窄。通过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找到狭窄部位,进行切开扩张。对于短段的输尿管狭窄效果较好。术前需要通过静脉肾盂造影等明确狭窄部位、长度等情况。术后需要留置输尿管支架管,一般留置3-6个月,以防止再次狭窄。术后要定期复查输尿管造影等检查,观察狭窄段恢复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的输尿管良性狭窄,术后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以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感染风险。
2.开放手术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适用于输尿管上段较大的结石、嵌顿较紧的结石或输尿管镜手术难以处理的结石。手术需要切开输尿管取出结石。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预防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一般术后2-3天需要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定期换药。对于肥胖患者,由于手术切口可能较大,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对于儿童患者,开放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要特别注意伤口护理和营养补充,以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输尿管端端吻合术:适用于输尿管较长段的损伤或狭窄。通过切除狭窄段输尿管后将两端输尿管重新吻合。手术难度相对较高,对手术技术要求较严。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一般术后1-2周需要复查泌尿系统造影等检查,观察吻合口是否通畅。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患者,术后要严格控制血压,避免因血压波动影响吻合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