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引发疼痛时需采取一般处理措施,包括休息与体位(成人屈膝侧卧位、儿童安静休息)和大量饮水(成人2000-3000毫升以上、儿童1000-2000毫升左右);药物缓解疼痛方面,成人中轻度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儿童谨慎),剧烈疼痛用阿片类镇痛药(儿童需严密监护);还有医疗干预措施,合适者可用体外冲击波碎石(儿童考虑发育选合适参数),结石大等情况需手术治疗(儿童选损伤小方式);特殊人群中儿童要观察症状变化及时就医,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病和肝肾功能谨慎用药饮水。
一、一般处理措施
(一)休息与体位
当尿路结石引发疼痛时,患者应立即停止剧烈活动,卧床休息。对于成人来说,可采取屈膝侧卧位,这样有助于缓解肾盂输尿管的痉挛,从而减轻疼痛。而儿童同样需要安静休息,家长要安抚患儿情绪,避免其过度哭闹加重疼痛。因为活动会促使结石移动,进而刺激尿路黏膜,加重疼痛症状。
(二)大量饮水
增加水分摄入可以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积,促进小结石的排出。成人每天饮水量应保持在2000-3000毫升以上,儿童则根据年龄适当调整,一般每天饮水量在1000-2000毫升左右。大量饮水后多排尿,尿液对尿路的冲刷作用能帮助结石排出,同时也可缓解结石引起的疼痛。比如,每1-2小时饮用200-300毫升的水,分多次饮用。
二、药物缓解疼痛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对于成人中轻度的尿路结石疼痛,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儿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需要谨慎,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使用不当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一般不优先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儿童尿路结石疼痛的首选缓解药物,除非在医生严格评估后使用。
(二)阿片类镇痛药
当疼痛较为剧烈时,成人可考虑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如哌替啶等。但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且儿童对阿片类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儿童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需要特别谨慎,必须在医生的严密监护下使用,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等严重后果。
三、医疗干预措施
(一)体外冲击波碎石
对于合适的尿路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利用冲击波聚焦后击碎结石,使其成为小颗粒,便于排出。成人和儿童都可能适用,但儿童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时,需要考虑其骨骼、器官等发育情况,要选择合适的能量参数,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治疗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成人则在碎石后要注意休息,多饮水,促进结石排出。
(二)手术治疗
如果尿路结石较大、嵌顿严重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输尿管镜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身体状况等。儿童进行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对儿童身体损伤较小的手术方式。手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尿路结石疼痛时,家长要格外注意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如疼痛的部位、频率、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呕吐、血尿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述疼痛的能力有限,家长需及时带患儿就医,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在药物使用上谨慎选择,优先采用非药物的缓解措施,如适当多饮水、调整体位等。
(二)老年人
老年人尿路结石疼痛时,要注意其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缓解疼痛时,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更加谨慎。例如,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要评估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和肾功能情况,避免加重胃肠道损伤或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同时,老年人在大量饮水时要注意避免一次性饮水过多加重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