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有多种症状,包括牙龈炎症相关的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相关的牙周袋形成及袋内有炎性渗出物致口腔异味;牙槽骨吸收相关的牙槽骨吸收致牙齿松动(分Ⅰ度、Ⅱ度、Ⅲ度)及牙齿移位;还有口臭、咀嚼无力等其他相关症状。
牙龈红肿: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会出现红肿现象,这是因为牙龈内的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等导致牙龈体积增大,颜色鲜红。例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牙龈组织中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聚集,使得牙龈外观呈现红肿状态。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由于身体的免疫状态和口腔卫生维护情况不同,牙龈红肿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为口腔卫生习惯较差,更容易出现牙龈红肿且发展相对较快;老年人可能由于全身健康状况的影响,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牙龈红肿可能更难消退。
牙龈出血:刷牙、咬硬物或探诊时容易出现牙龈出血。这是由于牙周袋内的炎症刺激使得牙龈的毛细血管脆性增加、通透性增强,容易破裂出血。比如,正常情况下牙龈的毛细血管壁完整,血液不会渗出,而在牙周炎时,炎症因子破坏了血管壁的完整性,导致血液渗出。女性在生理期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加重牙龈出血的症状;吸烟者由于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刺激牙龈,也会使牙龈出血的情况更为常见。
牙周袋形成相关症状
牙周袋形成:牙周组织发生炎症后,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形成牙周袋。此时可通过牙周探诊检查发现牙周袋深度增加,正常牙周袋深度一般不超过3mm,当超过3mm时则提示有牙周袋形成。牙周袋形成后,袋内会有炎性渗出物积聚,患者可能会感觉口腔内有异味,因为袋内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等产生有臭味的物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身体免疫力下降,牙周袋形成后炎症更容易扩散,牙周袋可能发展得更快;而生活方式健康、作息规律的人相对来说牙周袋形成的进程可能较慢。
牙槽骨吸收相关症状
牙槽骨吸收:随着牙周炎的进展,牙槽骨会逐渐吸收,这会导致牙齿的支持组织丧失。早期牙槽骨吸收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随着吸收加重,会出现牙齿松动。牙齿松动度可分为Ⅰ度、Ⅱ度、Ⅲ度,Ⅰ度松动是指牙齿松动幅度在1mm以内,Ⅱ度松动是牙齿松动幅度在1-2mm之间,Ⅲ度松动则是牙齿松动幅度大于2mm。对于有牙周炎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牙槽骨吸收往往是渐进性的,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牙齿松动逐渐加重;而年轻患者如果口腔卫生极差,牙槽骨吸收可能会比较迅速,牙齿松动出现得也更早。
牙齿移位:牙槽骨吸收到一定程度后,牙齿的支持力量不平衡,会出现牙齿移位。例如,原本排列整齐的牙齿可能会变得参差不齐,前牙可能出现扇形移位等。这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观,而且牙齿移位后更容易导致食物嵌塞等问题,进一步加重牙周炎的病情。有正畸治疗史的人群,由于牙齿曾经受到过外力移动,本身牙周组织就可能存在一定的脆弱性,更容易在牙周炎的影响下出现牙齿移位;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也可能会使原本就有牙周炎的牙齿更容易发生移位。
其他相关症状
口臭:牙周炎患者口腔内常伴有明显口臭,主要是因为牙周袋内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坏死的组织等产生异味。这些异味物质通过口腔散发出来,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生活。长期吸烟的牙周炎患者,烟草本身的气味加上牙周炎产生的异味,口臭会更加严重;患有胃肠道疾病的牙周炎患者,可能会因为胃肠道内的异味反流等因素,使口臭情况更加复杂。
咀嚼无力:由于牙周组织遭到破坏,牙齿的支持功能下降,患者会感觉咀嚼食物时无力,无法像正常牙齿那样有效地咀嚼食物。这会影响患者的饮食摄入,导致营养吸收不良等问题。对于从事需要大量咀嚼工作的人群,如厨师等,牙周炎导致的咀嚼无力会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儿童如果存在咀嚼无力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其颌面部的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