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牙结石需综合运用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洗牙、龈下刮治术等方法,同时长期坚持良好口腔护理习惯,不同人群依自身情况选合适方法,特殊人群需医生专业评估处理,包括饮食上减少高糖高黏性食物、增加富含纤维食物,生活方式上戒烟限酒、定期口腔检查等。
一、刷牙
正确刷牙方式: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每天至少刷牙2次。巴氏刷牙法即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mm,每次只刷2-3颗牙齿,然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齿,重复同样动作。通过正确刷牙可以清除牙齿表面大部分的食物残渣和部分软垢,但对于已经形成的牙结石,单纯刷牙难以去除。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大多数人群,但对于儿童,需要家长帮助并监督其正确刷牙,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完全独立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同时,刷牙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牙龈。
二、使用牙线
使用方法:取一段约25cm长的牙线,将牙线的两端缠绕在双手的中指上,留出1-1.5cm的牙线用于清洁牙齿,用拉锯式的动作将牙线轻轻放入牙齿邻面的接触点以下,紧贴牙面,上下刮动,每个牙面都要清洁到。
作用及注意事项:牙线可以清除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对于预防和去除早期的牙结石有一定帮助。使用牙线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牙龈乳头。对于有牙龈退缩、牙缝较大的人群尤其适用,但对于牙龈急性炎症期的人群,应谨慎使用牙线,以免加重牙龈炎症。
三、洗牙(龈上洁治术)
操作过程:医生会使用超声波洁牙机等设备,通过高频振动将牙结石震碎并清除。首先会对牙齿表面进行全面检查,然后将洁牙机的工作头接触牙结石部位,利用超声振动去除牙结石,同时会进行冲洗,将震碎的牙结石和污垢冲洗干净。
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适用于有较多牙结石的人群。对于孕妇,在怀孕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一般不建议进行洗牙,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但在怀孕4-6个月期间可以在医生评估后进行洗牙;对于患有某些系统性疾病如未控制的糖尿病、血液病等的患者,洗牙前需要告知医生病情,由医生评估是否可以进行洗牙;洗牙后可能会出现牙齿短暂的敏感,一般1-2周会逐渐缓解,洗牙后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物。
四、龈下刮治术
操作过程:当牙结石已经深入到牙龈以下的牙周袋内时,需要进行龈下刮治术。医生会使用专门的龈下刮治器,进入牙周袋内,将位于牙周袋内的牙结石、菌斑等刮除干净。这个过程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适用于牙周炎患者,因为牙周炎患者的牙结石不仅在牙龈上方,还会在牙龈下方的牙周袋内。对于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龈下刮治术需要谨慎,最好在病情稳定期,并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进行;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的肿胀、疼痛等不适,一般在1-2周内会逐渐消退,术后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口腔护理和复诊。
五、日常口腔护理的长期坚持
饮食方面:减少高糖、高黏性食物的摄入,如糖果、巧克力、糯米制品等,这些食物容易粘附在牙齿表面,促进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等,纤维性食物在咀嚼过程中可以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
生活方式方面: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牙齿表面色素沉着,同时促进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过量饮酒也不利于口腔健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牙结石等口腔问题并及时处理。
总之,去除牙结石需要综合运用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洗牙、龈下刮治术等方法,并长期坚持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不同人群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去除牙结石的方法,特殊人群如孕妇、患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等需要在医生的专业评估下进行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