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中耳炎儿童常表现为耳痛、发热等,成人有耳痛、听力减退等,一般治疗包括休息等,药物治疗有抗生素等;慢性中耳炎有耳流脓、听力下降等,药物治疗局部用药等,手术治疗用于病情重等情况,儿童中耳炎发病率高、症状不典型需家长密切观察,成人中耳炎与多种因素有关要积极治基础病等,不同类型和人群中耳炎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需依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及注意相关事项促进康复。
一、中耳炎的症状
(一)急性中耳炎
1.儿童: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耳痛,可伴有发热、哭闹不安,婴儿可能会频繁抓耳,部分儿童还可能出现听力下降、耳道流脓等症状。例如,研究发现约80%的儿童急性中耳炎患者会出现耳痛症状,且部分患儿体温可升至38℃~40℃。
2.成人:主要症状为耳痛,疼痛可呈搏动性,同时可能伴有听力减退、耳鸣、耳道流水或流脓等,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一般体温在37.5℃~39℃左右。
(二)慢性中耳炎
1.耳流脓:间歇性或持续性耳道流脓,脓液性质可为黏液性、黏脓性或脓性,若有急性发作则脓液量增多且可呈脓性。
2.听力下降:程度不一,与中耳病变程度相关,一般为传导性听力下降,长期慢性中耳炎可能导致混合性或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3.耳鸣:部分患者可出现耳鸣症状,多为低调间歇性。
二、中耳炎的治疗
(一)急性中耳炎
1.一般治疗
儿童: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婴儿要注意喂养姿势,避免呛奶导致感染加重。例如,对于6个月~2岁的急性中耳炎患儿,应密切观察其一般状况,如体温、精神状态等。
成人:也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耳道。
2.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存在细菌感染证据,可使用抗生素。对于儿童急性中耳炎,常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儿童对青霉素类药物不过敏,可选用阿莫西林等;成人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呋辛等。但需注意,应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且要足疗程使用。
局部用药:鼓膜穿孔前可使用酚甘油滴耳液消炎止痛,但鼓膜穿孔后应立即停用,以免腐蚀鼓膜;鼓膜穿孔后可先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耳道脓液,再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二)慢性中耳炎
1.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有脓液时先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耳道,然后根据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滴耳液,如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可选用妥布霉素滴耳液等。
促进中耳引流:可使用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促进中耳积液排出,改善中耳通气。
2.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无效、有中耳胆脂瘤等情况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如鼓膜修补术、乳突根治术等。例如,对于长期慢性中耳炎且存在中耳胆脂瘤的患者,手术是清除病变、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三、不同人群中耳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1.特点: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急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且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例如,婴儿可能仅表现为哭闹、拒食,而无明显耳痛主诉。
2.注意事项: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耳部情况及全身症状,一旦怀疑中耳炎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注意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如使用抗生素时要避免滥用。同时,要注意保持儿童耳部清洁,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因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引发中耳炎。
(二)成人
1.特点:成人中耳炎多与上呼吸道感染、耳部外伤、游泳等因素有关,慢性中耳炎相对较多见。
2.注意事项:成人在患病后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鼻窦炎等,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诱发或加重中耳炎。在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影响身体恢复。如果是因游泳等导致的中耳炎,要注意游泳时正确佩戴耳塞等防护措施。
总之,中耳炎的症状因类型和人群有所不同,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措施,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注意相关事项以促进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