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卵圆孔未闭是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胎儿时存在,部分成人未完全闭合,其发生与遗传、孕期不良因素有关,多数无症状,部分可致脑卒中、偏头痛等,可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等诊断,无症状者定期检查,有症状者根据情况可介入治疗,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卵圆孔未闭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
发生机制:主要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房间隔的继发隔与原发隔未能完全融合所致。
相关因素: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家族中有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此外,孕期母亲的一些不良因素,如感染、接触某些致畸物质等,也可能增加胎儿卵圆孔未闭的发生几率。
卵圆孔未闭对人体的影响
无症状情况:大部分卵圆孔未闭的人没有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心脏检查时偶然发现。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卵圆孔未闭的分流较小,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有症状情况
脑卒中:卵圆孔未闭可能是隐源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病因。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正常人高5-10倍。这是因为当存在卵圆孔未闭时,静脉系统的一些小血栓等栓子可能通过未闭的卵圆孔从右心系统进入左心系统,进而随体循环血流到达脑部,引起脑栓塞,导致脑卒中的发生。例如,一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约40%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存在卵圆孔未闭。
偏头痛: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也有一定关联。有研究发现,约30%-40%的偏头痛患者存在卵圆孔未闭,可能是由于未闭的卵圆孔导致血液中的一些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等物质异常分流,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诱发偏头痛发作。
卵圆孔未闭的诊断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以初步观察卵圆孔的形态及分流情况,但对于一些较小的分流可能容易漏诊。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比经胸超声心动图更清晰地显示卵圆孔未闭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微小分流的检测更为敏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卵圆孔未闭的大小、分流方向等。
发泡试验:通过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观察微泡通过卵圆孔未闭从右心系统进入左心系统的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卵圆孔未闭及分流程度。
卵圆孔未闭的治疗
无症状的卵圆孔未闭: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心脏检查,监测卵圆孔未闭的变化及有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潜水等可能导致右心压力突然升高的情况,因为右心压力升高可能促使更多的栓子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系统,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有症状的卵圆孔未闭
对于有脑卒中风险的卵圆孔未闭患者:如果存在高风险的卵圆孔未闭(如大的分流、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等),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通过封堵器封堵卵圆孔,阻止栓子的异常分流。例如,对于隐源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在排除其他脑卒中病因后,可考虑进行卵圆孔封堵术。
对于偏头痛患者:如果卵圆孔未闭被证实与偏头痛发作相关,在药物治疗偏头痛效果不佳时,也可以考虑进行卵圆孔封堵术,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不同人群卵圆孔未闭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人群:儿童卵圆孔未闭较为常见,大多数儿童卵圆孔未闭可能会随着生长发育逐渐闭合。对于儿童卵圆孔未闭患者,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卵圆孔的闭合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因为感染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等情况,但一般不需要过早进行干预,除非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有高风险因素。
成年人群:成年卵圆孔未闭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对于有脑卒中、偏头痛等相关症状的成年患者,要积极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治疗。同时,成年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老年人群:老年卵圆孔未闭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症状,同样需要定期监测。由于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卵圆孔未闭可能会加重这些疾病的病情或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老年患者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心脏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