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

来源:民福康

心脏瓣膜病是心脏瓣膜因结构或功能异常致血液流动受阻或反流的疾病,其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胚胎发育异常、遗传综合征关联)和后天性因素(风湿热、退行性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创伤与医源性因素),危险因素有人群差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特殊人群(孕妇、儿童、老年人)需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针对性注意事项。

一、心脏瓣膜病的定义与病理基础

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因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血液流动受阻或反流的一类疾病,其核心病理改变为瓣膜增厚、钙化、粘连或撕裂,进而引发心脏负荷异常及心功能下降。

二、病因分类与具体机制

1.先天性因素

1.1.胚胎发育异常

胚胎期瓣膜形成过程中,心内膜垫融合不全或瓣膜分隔异常可导致瓣膜畸形,如二尖瓣狭窄(常见于先天性二尖瓣发育不良)、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占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50%~70%)。此类病变多在儿童期或青年期出现症状,与基因突变(如NOTCH1基因)及环境因素(如孕期叶酸缺乏)相关。

1.2.遗传综合征关联

马凡综合征(FBN1基因突变)患者因结缔组织代谢异常,易发生主动脉瓣扩张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埃勒斯-丹洛斯综合征(COL3A1基因突变)患者因胶原合成缺陷,瓣膜弹性下降,导致反流风险增加。

2.后天性因素

2.1.风湿热

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是发展中国家心脏瓣膜病的主要病因(占成人瓣膜病的30%~50%)。风湿性炎症累及瓣膜基质,导致瓣叶纤维化、增厚及粘连,最终形成二尖瓣狭窄(典型病变为“鱼嘴样”狭窄)或联合瓣膜病变(如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2.退行性病变

老年人群中,瓣膜钙化(尤其主动脉瓣)是常见病因,与年龄相关(65岁以上人群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率达30%~50%)、高血压(长期压力负荷促进瓣膜钙化)及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加速瓣膜基质重塑)密切相关。

2.3.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经血行播散至瓣膜表面,形成赘生物,导致瓣膜穿孔、撕裂或瓣周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约30%需手术干预,且预后与病原体毒力、瓣膜损伤程度相关。

2.4.创伤与医源性因素

胸部外伤可导致瓣膜急性撕裂(如主动脉瓣穿透伤);心脏介入手术(如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或心脏外科手术(如瓣膜修复术后)可能引发瓣膜功能障碍,发生率约1%~5%。

三、危险因素与人群差异

1.年龄

先天性瓣膜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风湿性瓣膜病好发于20~40岁人群;退行性瓣膜病则以65岁以上老年人为主。老年患者合并冠心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时,瓣膜病进展风险增加30%~50%。

2.性别

女性风湿性瓣膜病发病率较男性高1.5~2倍,可能与雌激素促进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男性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发生率高于女性(比例约2:1),与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更高相关。

3.生活方式

长期吸烟者瓣膜钙化风险增加40%(尼古丁促进氧化应激);肥胖人群(BMI≥30)瓣膜病发病率较正常体重者高25%,因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如TNF-α)加速瓣膜基质降解。

4.病史

既往风湿热病史者,5年内发生瓣膜病的概率达60%;糖尿病患者瓣膜钙化风险增加2倍(高血糖促进钙盐沉积);慢性肾病患者瓣膜病进展速度较普通人群快30%(钙磷代谢紊乱加速瓣膜硬化)。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30%~50%,心脏负荷显著加重,原有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患者易发生肺水肿,需在孕早期评估瓣膜功能,必要时行球囊扩张术。

2.儿童

先天性瓣膜病患儿需定期监测心功能(每3~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心衰;风湿热患儿需长期预防性使用青霉素(至21岁或终身),以降低瓣膜病变复发风险。

3.老年人

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瓣膜手术风险较普通人群高20%~30%,需综合评估手术获益与风险(如STS评分>8分者建议保守治疗);退行性瓣膜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目标<130/80mmHg),以减缓瓣膜钙化进展。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一般是指患者二尖瓣开放受到限制,造成二尖瓣瓣口面积缩小,血液流动受阻的一种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如何治疗心脏瓣膜病
张定国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应该多休息,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以防过度劳累,限制钠盐的摄入,减轻心脏负担。 2.药物治疗 出现心衰症状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福辛普利钠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改善其胸闷、气促的表现。 3.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
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严重吗
赵鹏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是否严重,应根据原因进行判断。 窦性心律是正常的心律,左心室高电压是心电图上的一种表现,通常指心电图中V5、V6导联的R波电压增高,超过一定标准。瘦长体型或心脏位置偏左的人群,可能在没有心脏疾病的情况下出现左心室高电压,这种情况属于生理现象,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所以不严重。但
心衰肺积水能活多久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心衰肺积水患者的存活时间因人而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确切预估。 如果患者原本的心脏疾病非常严重,如广泛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脏瓣膜病等,心脏功能极差,那么其预后往往不佳,存活时间可能较短。而对于心脏疾病相对较轻,通过积极治疗能够较好控制病情进展的患者,生存时间可能会相对延长。及时且规范的治疗对于
血压正常会得脑梗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一般指脑梗死,血压正常也可能会患上该病。 脑梗死的病因较多,如果患者的血压正常,但是血糖和血脂等常规指标持续偏高,也容易导致脑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或者闭塞,最终诱发脑梗死。另外,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或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可能会发生心源性栓塞,导致脑梗死。 当患者出现疑似脑梗死的症
脑梗是什么引起的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是指脑梗死,脑梗死主要由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心源性栓塞等几种原因引起。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粥样硬化后可导致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若脑动脉所以发生缺血、缺氧,则会引起脑组织软化、坏死,形成脑梗死。 2、小动脉闭塞 患者因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因引起脑部小动脉玻璃样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可发展
引起脑梗的原因是什么呢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一般指脑梗死,引起脑梗死的原因有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以及小动脉闭塞等。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在长时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血管的闭塞,或是原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引起脑梗死。 2.心源性栓塞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等
脑梗死有哪些常见诱因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死常见的诱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1、高血压 患者血压长时间偏高于正常,导致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进而诱发脑梗死。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偏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缓慢。脑部动脉血管血流减慢后,形成血栓,血栓堵塞血管,进而诱发脑梗死。 3、心脏病
为什么会出现脑梗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是指脑梗死,脑梗死是不是会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心源性栓塞等原因有关。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会造成动脉栓塞,还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将血管堵住,从而诱发脑梗死。 2、小动脉闭塞 患有高血压可能会导致脑部小动脉出现玻璃样变,患有糖尿病可能会导致微血管发生病变,上述因素均可能增加发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遗传吗?
陈名金 主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三甲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一般指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不具有遗传倾向。风心病是一种由风湿炎症反复发作,累及心脏瓣膜的病变,症状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狭窄或者是关闭不全、乏力、心慌、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等。风心病发病主要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机体营养不足、免疫力低下、抵抗力较弱、长期居住在
得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该怎么办?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得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在急性发病期患者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由于风湿热是因为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所以一般选择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抑制链球菌感染。针对患者心衰现象,需要进行强心利尿治疗。如果患者符合手术适应症,也可以通过心脏瓣膜修补术、人工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
心脏瓣膜病做哪些检查
李洪利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如果怀疑有心脏瓣膜病,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可以通过查体检查来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医生查体检查时,发现患者有震颤表现则需要进一步检查,常用检查方式是心脏超声,可以明确看到患者心脏形态、大小,以及心脏瓣膜的解剖结构,以进一步分析。除了以上检查,患者还可以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CT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心脏瓣膜病如何治疗
贡鸣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治疗,具体分为以下两类:第一、内科治疗。在瓣膜病发生时,要找到诱发瓣膜病的病因。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要应用抗生素杀灭血液中的细菌。如瓣膜病引起心衰,这时需要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药物,能够减缓心脏负担,减轻心衰症状。而当出现心律失常以后,要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纠正异常心率。第二、外科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如果瓣膜
什么是心脏瓣膜病
王振东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是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主要是指心脏内的四个瓣膜发生病变。心脏主要是由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这四个心腔所组成,四个心腔之间相互交通而产生了四个瓣膜,即由右心房到右心室的三尖瓣,由右心室到肺动脉的肺动脉瓣,从左心房到左心室的二尖瓣和左心室到主动脉的主动脉瓣。四个瓣膜都保证了血液单向流动,其中任何一块瓣膜发生异常,便会破坏单向移动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前准备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手术之前,首先要通过心脏彩超全面评估心脏瓣膜的功能状态,如果是瓣膜狭窄要明确瓣膜狭窄的程度。如果是瓣膜返流或者脱垂,还要明确心脏的收缩以及舒张功能的情况,再做下一步的准备。另外,还应该查明血型鉴定以及病毒筛查血液分析,这些都对手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会有穿刺点的出血、血肿、动静脉瘘以及切口的感染;心律不齐,像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心排综合症。所以一旦出现这种症状,要及时的通过各种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并给予对症治疗,才能更快恢复健康。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多久复查一次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后,需要三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根据复查的结果调整治疗的方案。心脏瓣膜病是指类风湿因子的轻疾或者老年退行性病,造成瓣膜无法正常开关。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的前往医院,通过各种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并给予及时治疗,这样可能使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