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包括药物、介入、外科手术,患者饮食要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不同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老年患者要控其他基础病、监测指标,女性患者更年期要注意激素影响及饮食,不良生活方式者要戒烟限酒,有家族病史者要提前预防、定期体检及时就医。
一、冠心病的治疗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能降低血脂,稳定斑块;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等。
介入治疗: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后,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如放置冠状动脉支架等,改善心肌供血。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可考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即通常所说的搭桥手术,为心肌建立新的血液供应通道。
二、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总体原则: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
具体饮食要点
控制盐分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例如研究表明长期高盐饮食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高于低盐饮食人群,而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限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饱和脂肪酸会升高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研究显示,饮食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每增加1%,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可增加2%-3%;胆固醇摄入过多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合理选择糖类: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糙米等,减少精制糖的摄入。精制糖会引起血糖波动,导致胰岛素抵抗,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例如,长期大量摄入含糖饮料的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明显高于很少饮用含糖饮料的人群。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可降低胆固醇水平,例如可溶性膳食纤维能与胆固醇结合,促进其排出体外。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钾等营养素,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钾有助于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
适量摄入蛋白质: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去皮鸡肉、豆类等。鱼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如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调节血脂等作用,对心脏有益。豆类富含植物蛋白,且不含胆固醇,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
三、不同人群冠心病患者的特殊注意事项
老年冠心病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饮食上需更加严格控制。例如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量,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同时在药物治疗方面需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对心脏和其他脏器影响较小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
女性冠心病患者:女性冠心病患者在不同生理阶段(如更年期)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病情。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在饮食上除了遵循一般原则外,可适当增加大豆及豆制品的摄入,因为大豆中含有植物雌激素,可能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在治疗时要考虑女性特殊的生理情况,如避免使用可能对女性内分泌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冠心病患者:对于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冠心病患者,首先要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且会增加冠心病急性事件的发生风险;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加重心脏负担。在治疗上除了常规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外,要着重帮助患者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家人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支持和监督,例如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克服戒烟、限酒的困难。
有冠心病家族病史的人群:这类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即使没有出现症状,也应在饮食上提前预防。饮食上要严格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原则,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疑似冠心病的症状,要及时就医,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