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和肝炎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不同。胆囊炎多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引起,表现为右上腹疼痛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等升高,B超可发现胆囊异常;肝炎病因多样,有乏力、黄疸等表现,不同类型肝炎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特征,影像学检查可辅助判断。儿童、孕妇、老年人患胆囊炎或肝炎时各有特点,需针对性处理。
一、病因方面
胆囊炎:多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引起。胆囊管梗阻常见原因有胆囊结石嵌顿等,比如有胆囊结石的患者,结石移动堵塞胆囊管,就容易引发胆囊炎,尤其在肥胖、妊娠、高脂饮食等情况影响下更易发生,肥胖人群胆固醇代谢异常,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易形成结石;妊娠时胆囊排空功能减弱;高脂饮食会刺激胆囊收缩,促使结石移动堵塞胆管。
肝炎:病因多样,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引起,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病毒等,不同病毒传播途径不同,甲肝、戊肝多通过消化道传播,乙肝、丙肝多通过血液、母婴、性传播等;药物性肝炎是由于服用特定药物引起,如抗结核药异烟肼等;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酒精性肝炎与长期大量饮酒相关,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肝细胞,导致肝脏炎症;脂肪性肝炎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等有关,肥胖者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过多脂肪在肝脏堆积引发炎症。
二、临床表现方面
胆囊炎: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常突然发作,进食油腻食物后易诱发,还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若病情较重,体温可更高。查体时右上腹可有压痛、反跳痛,Murphy征阳性(深压胆囊区,患者吸气时因疼痛而停止呼吸)。
肝炎:症状多样,常见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等,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不同类型肝炎黄疸出现时间等表现有差异,比如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主要是全身症状和消化道症状,黄疸期出现黄疸,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慢性肝炎症状相对较轻,可能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等,也可能无明显症状。查体可能有肝脏肿大、压痛等。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胆囊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肝功能检查一般轻度异常,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等可有轻度升高;腹部B超是常用检查方法,可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等表现。
肝炎:血常规检查病毒性肝炎时,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肝功能检查是重要指标,不同类型肝炎各项指标变化不同,如乙肝患者乙肝五项可呈阳性,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明显升高;甲肝患者甲肝抗体IgM阳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等;病毒学检查可明确是否有肝炎病毒感染及病毒复制情况等。
四、影像学检查方面
胆囊炎:腹部超声检查简便易行,能清晰显示胆囊形态、大小、胆囊壁情况及有无结石等,是首选检查方法;CT检查可更清晰显示胆囊周围情况,对于诊断复杂胆囊炎有一定价值,但一般不作为首选。
肝炎: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判断肝脏病变程度;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对鉴别肝炎病因、评估肝脏病变范围等有帮助,比如脂肪性肝炎在CT上可表现为肝脏密度减低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胆囊炎多与胆道蛔虫、先天性胆道畸形等有关,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如腹痛部位不固定等,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儿童肝炎可能由病毒感染(如乙肝母婴传播等)、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引起,在诊断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对儿童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孕妇:孕妇胆囊炎可能因孕期激素变化、胆囊排空延迟等因素诱发,治疗时需考虑胎儿安全,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孕妇肝炎情况需特别重视,如乙肝孕妇需进行母婴阻断等处理,不同类型肝炎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不同,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状况。
老年人:老年人胆囊炎、肝炎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如腹痛不剧烈等,容易延误诊断,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在检查和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用药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