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分急性和慢性等类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感染致儿童多见,有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由急性迁延而来,有耳流脓等表现,胆脂瘤型可致颅内、外并发症;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相对少见。发病通过咽鼓管等途径,儿童因解剖及免疫特点易患,成人也可因相关因素患病,吸烟、游泳、上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病史等是危险因素。
一、分类及特点
1.急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儿童多见,与儿童咽鼓管短、宽、直的解剖特点有关,且儿童机体抵抗力差,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进而累及中耳。起病较急,患者可有剧烈耳痛、听力下降、耳鸣,还可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小儿可能出现哭闹、抓耳等表现。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可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及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与咽鼓管功能发育不完善、上呼吸道感染频繁等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耳闷胀感或闭塞感,耳鸣一般不重,多为间歇性。
2.慢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病变可累及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患者主要表现为长期或间歇性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根据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是比较严重的类型。
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相对较少见,多与中耳长期的炎症、过敏等因素导致的咽鼓管功能持续不良有关,患者可长期存在中耳积液、听力轻度下降等情况,症状相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较轻,但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儿童的言语发育可能产生影响。
二、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
咽鼓管途径:是最常见的途径。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例如,儿童的咽鼓管短而宽,平置,鼻咽部的分泌物、细菌等更易经此途径进入中耳。当游泳、跳水时,污水也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感染。
外耳道-鼓膜途径:当鼓膜穿孔时,外耳道的细菌可直接通过穿孔的鼓膜进入中耳引起感染,如不恰当的挖耳等操作可能导致鼓膜损伤,增加感染风险。
血行感染:极少发生,多见于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或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时,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2.免疫反应:中耳黏膜具有免疫防御功能,当发生感染等情况时,中耳黏膜的免疫细胞会参与免疫反应。例如,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中耳黏膜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局部的免疫因子、炎症介质等参与了中耳积液的形成过程。
三、危险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更容易患中耳炎。这是因为儿童的咽鼓管解剖结构特点,咽鼓管短、宽、直,且位置平,鼻咽部的病原体容易经此进入中耳;同时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抵抗力较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高,从而增加了中耳炎的发病风险。
成人:成人也可患中耳炎,但相对儿童发生率低一些。不过,成人若有咽鼓管功能障碍(如咽鼓管周围淋巴结肿大、鼻咽部肿瘤等导致咽鼓管阻塞)、长期吸烟、接触污染空气等情况,也容易引发中耳炎。
2.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吸烟会刺激鼻腔和咽喉部位的黏膜,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增加中耳炎的发病风险。吸烟者患中耳炎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而且二手烟对儿童的影响更大,儿童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更容易发生中耳炎。
游泳:游泳时如果鼻腔和中耳压力不平衡,污水容易进入中耳。尤其是游泳后立即平卧,或者游泳时呛水等情况,都可能增加中耳感染的机会。对于儿童来说,在不注意耳部防护的情况下游泳,患中耳炎的风险明显升高。
3.病史因素
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既往有频繁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的人群,发生中耳炎的几率较高。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时,炎症容易波及咽鼓管,导致咽鼓管黏膜肿胀、阻塞,从而引发中耳炎症。例如,患有鼻窦炎、扁桃体炎的患者,由于炎症蔓延,更易出现中耳炎并发症。
鼻咽部疾病病史:如患有鼻咽部肿瘤、腺样体肥大等疾病,会影响咽鼓管的正常功能,导致咽鼓管通气引流障碍,进而引发中耳炎。腺样体肥大会堵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的通气和引流,儿童腺样体肥大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