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是怎么引起的

来源:民福康

心脏瓣膜病病因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包括胚胎发育异常和遗传因素,后天性有风湿热、退行性变、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群需筛查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并控制基础疾病;风湿热高发地区20-40岁女性要警惕链球菌感染;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的孕妇应产前基因检测,新生儿出生后筛查;免疫功能低下者需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诊断临床路径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脏CT/MRI、血培养)。病因导向治疗策略中,风湿性瓣膜病抗风湿治疗联合手术,退行性变轻中度保守治疗,重度需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用敏感抗生素必要时手术。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管理包括饮食调整、运动指导和感染预防。心脏瓣膜病病因复杂,需综合判断,早期识别高危人群、规范诊疗、加强生活方式管理可改善预后。

一、心脏瓣膜病的病因分类

心脏瓣膜病是因心脏瓣膜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其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两大类,具体病因需结合患者年龄、病史及生活方式综合分析。

1、先天性心脏瓣膜病

(1)胚胎发育异常:心脏瓣膜在胚胎期(孕3~8周)形成阶段受遗传或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瓣膜结构发育不全。常见类型包括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畸形等,此类疾病多在儿童期或青年期发现。

(2)遗传因素:部分瓣膜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如马凡综合征(Marfansyndrome)患者常合并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与FBN1基因突变相关。

2、后天性心脏瓣膜病

(1)风湿热: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是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病因,约占成人瓣膜病的60%~70%。感染后2~3年可出现瓣膜增厚、粘连等病理改变,多见于20~40岁女性。

(2)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瓣膜钙化、纤维化风险增加,60岁以上人群主动脉瓣狭窄发病率达2%~9%,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3)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直接侵袭瓣膜组织,形成赘生物并破坏瓣膜结构,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工瓣膜植入术后或静脉药瘾者。

(4)其他病因:

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累及乳头肌功能,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

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可引发瓣膜病变。

创伤:胸部外伤或心脏介入手术可能损伤瓣膜。

代谢性疾病:高钙血症、黏液瘤样变性等影响瓣膜弹性。

二、特殊人群的病因倾向及预防建议

1、老年人群:需重点筛查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建议每年行心脏超声检查,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延缓瓣膜钙化进程。

2、风湿热高发地区:20~40岁女性应警惕链球菌感染,出现咽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规范使用抗生素预防风湿热复发。

3、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孕妇需进行产前基因检测,新生儿出生后行心脏听诊及超声心动图筛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4、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糖尿病、肿瘤患者需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口腔治疗或侵入性操作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三、病因诊断的临床路径

1、病史采集:重点询问链球菌感染史、家族史、风湿热病史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

2、体格检查:听诊特征性杂音(如二尖瓣狭窄的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狭窄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是初步诊断依据。

3、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确诊瓣膜病变的“金标准”,可评估瓣膜形态、活动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心脏CT/MRI:用于复杂瓣膜病变的三维重建及术前评估。

血培养: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需多次送检以明确病原菌。

四、病因导向的治疗策略

1、风湿性瓣膜病:抗风湿治疗联合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术后需长期随访抗凝治疗。

2、退行性变:轻中度狭窄可药物保守治疗,重度狭窄需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或外科手术。

3、感染性心内膜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疗程需4~6周,必要时行急诊瓣膜手术。

五、患者教育与生活方式管理

1、饮食调整:限制钠盐摄入(<5g/日),合并心衰者需控制液体量(<1.5L/日)。

2、运动指导:轻度瓣膜病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重度狭窄或关闭不全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

3、感染预防:定期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拔牙或皮肤感染时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心脏瓣膜病的病因涉及多因素相互作用,需结合个体化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早期识别高危人群、规范诊疗流程并加强生活方式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一般是指患者二尖瓣开放受到限制,造成二尖瓣瓣口面积缩小,血液流动受阻的一种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如何治疗心脏瓣膜病
张定国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应该多休息,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以防过度劳累,限制钠盐的摄入,减轻心脏负担。 2.药物治疗 出现心衰症状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福辛普利钠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改善其胸闷、气促的表现。 3.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
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严重吗
赵鹏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是否严重,应根据原因进行判断。 窦性心律是正常的心律,左心室高电压是心电图上的一种表现,通常指心电图中V5、V6导联的R波电压增高,超过一定标准。瘦长体型或心脏位置偏左的人群,可能在没有心脏疾病的情况下出现左心室高电压,这种情况属于生理现象,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所以不严重。但
心衰肺积水能活多久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心衰肺积水患者的存活时间因人而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确切预估。 如果患者原本的心脏疾病非常严重,如广泛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脏瓣膜病等,心脏功能极差,那么其预后往往不佳,存活时间可能较短。而对于心脏疾病相对较轻,通过积极治疗能够较好控制病情进展的患者,生存时间可能会相对延长。及时且规范的治疗对于
血压正常会得脑梗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一般指脑梗死,血压正常也可能会患上该病。 脑梗死的病因较多,如果患者的血压正常,但是血糖和血脂等常规指标持续偏高,也容易导致脑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或者闭塞,最终诱发脑梗死。另外,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或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可能会发生心源性栓塞,导致脑梗死。 当患者出现疑似脑梗死的症
脑梗是什么引起的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是指脑梗死,脑梗死主要由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心源性栓塞等几种原因引起。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粥样硬化后可导致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若脑动脉所以发生缺血、缺氧,则会引起脑组织软化、坏死,形成脑梗死。 2、小动脉闭塞 患者因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因引起脑部小动脉玻璃样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可发展
引起脑梗的原因是什么呢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一般指脑梗死,引起脑梗死的原因有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以及小动脉闭塞等。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在长时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血管的闭塞,或是原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引起脑梗死。 2.心源性栓塞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等
脑梗死有哪些常见诱因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死常见的诱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1、高血压 患者血压长时间偏高于正常,导致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进而诱发脑梗死。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偏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缓慢。脑部动脉血管血流减慢后,形成血栓,血栓堵塞血管,进而诱发脑梗死。 3、心脏病
为什么会出现脑梗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是指脑梗死,脑梗死是不是会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心源性栓塞等原因有关。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会造成动脉栓塞,还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将血管堵住,从而诱发脑梗死。 2、小动脉闭塞 患有高血压可能会导致脑部小动脉出现玻璃样变,患有糖尿病可能会导致微血管发生病变,上述因素均可能增加发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遗传吗?
陈名金 主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三甲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一般指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不具有遗传倾向。风心病是一种由风湿炎症反复发作,累及心脏瓣膜的病变,症状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狭窄或者是关闭不全、乏力、心慌、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等。风心病发病主要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机体营养不足、免疫力低下、抵抗力较弱、长期居住在
得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该怎么办?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得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在急性发病期患者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由于风湿热是因为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所以一般选择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抑制链球菌感染。针对患者心衰现象,需要进行强心利尿治疗。如果患者符合手术适应症,也可以通过心脏瓣膜修补术、人工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
心脏瓣膜病做哪些检查
李洪利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如果怀疑有心脏瓣膜病,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可以通过查体检查来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医生查体检查时,发现患者有震颤表现则需要进一步检查,常用检查方式是心脏超声,可以明确看到患者心脏形态、大小,以及心脏瓣膜的解剖结构,以进一步分析。除了以上检查,患者还可以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CT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心脏瓣膜病如何治疗
贡鸣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治疗,具体分为以下两类:第一、内科治疗。在瓣膜病发生时,要找到诱发瓣膜病的病因。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要应用抗生素杀灭血液中的细菌。如瓣膜病引起心衰,这时需要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药物,能够减缓心脏负担,减轻心衰症状。而当出现心律失常以后,要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纠正异常心率。第二、外科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如果瓣膜
什么是心脏瓣膜病
王振东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是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主要是指心脏内的四个瓣膜发生病变。心脏主要是由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这四个心腔所组成,四个心腔之间相互交通而产生了四个瓣膜,即由右心房到右心室的三尖瓣,由右心室到肺动脉的肺动脉瓣,从左心房到左心室的二尖瓣和左心室到主动脉的主动脉瓣。四个瓣膜都保证了血液单向流动,其中任何一块瓣膜发生异常,便会破坏单向移动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前准备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手术之前,首先要通过心脏彩超全面评估心脏瓣膜的功能状态,如果是瓣膜狭窄要明确瓣膜狭窄的程度。如果是瓣膜返流或者脱垂,还要明确心脏的收缩以及舒张功能的情况,再做下一步的准备。另外,还应该查明血型鉴定以及病毒筛查血液分析,这些都对手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会有穿刺点的出血、血肿、动静脉瘘以及切口的感染;心律不齐,像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心排综合症。所以一旦出现这种症状,要及时的通过各种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并给予对症治疗,才能更快恢复健康。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多久复查一次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后,需要三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根据复查的结果调整治疗的方案。心脏瓣膜病是指类风湿因子的轻疾或者老年退行性病,造成瓣膜无法正常开关。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的前往医院,通过各种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并给予及时治疗,这样可能使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