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牙齿生长发育分乳牙期和恒牙期,乳牙6-8个月始萌,2岁半左右长齐20颗,恒牙6岁左右萌出,12-13岁长第二恒磨牙,18岁后智齿萌出(部分终生不萌),有常见问题如龋齿、牙齿外伤、排列不齐,需相应应对,乳牙期和恒牙期有不同口腔护理方法,且牙齿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
一、小孩牙齿的生长发育
小孩的牙齿生长发育分为乳牙期和恒牙期。乳牙通常在婴儿6-8个月开始萌出,到2岁半左右全部萌出,共20颗。恒牙一般在6岁左右开始萌出,替换乳牙,12-13岁时第二恒磨牙萌出,18岁以后第三恒磨牙(智齿)萌出,但也有部分人智齿终生不萌出,恒牙全部萌出后共28-32颗。
(一)乳牙萌出相关
对于婴儿来说,乳牙萌出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一般与遗传、营养等因素有关。如果婴儿13个月仍未萌出第一颗乳牙,属于乳牙萌出延迟,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疾病相关,因为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而钙是牙齿发育的重要物质。
乳牙萌出时,部分婴儿可能会出现流口水增多、烦躁、轻微发热等表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软毛巾轻轻擦拭婴儿口水,保持脸部清洁,缓解婴儿的不适。
(二)恒牙萌出相关
6岁左右开始萌出的第一恒磨牙,也称为六龄齿,是最早萌出的恒牙,它不替换任何乳牙,对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非常重要。如果六龄齿发生龋坏,会影响咀嚼功能,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可能导致邻牙移位等问题。
恒牙萌出时,可能会出现牙齿排列不整齐的情况,这与乳牙脱落顺序、恒牙胚位置等因素有关。如果恒牙萌出后排列严重不整齐,可能需要在适当的年龄进行正畸治疗。
二、小孩牙齿的常见问题及应对
(一)龋齿
成因:主要是由于小孩口腔卫生不佳,食物残渣留在牙齿表面,被口腔中的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导致。例如,小孩喜欢吃甜食,如糖果、蛋糕等,且刷牙不认真,就容易引发龋齿。
应对:一旦发现小孩有龋齿,应及时带其到口腔科就诊。早期龋齿可以通过补牙等方法进行治疗,阻止龋坏进一步发展。同时,要帮助小孩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减少甜食摄入。
(二)牙齿外伤
成因:小孩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容易发生牙齿外伤,如摔倒碰撞到牙齿、被硬物撞击等。
应对:如果小孩发生牙齿外伤,如牙齿松动,应让小孩避免用受伤的牙齿咀嚼食物,尽快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牙齿外伤的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固定松动牙齿等。如果牙齿折断,也要及时就医,判断是否可以保留牙齿并进行相应修复。
(三)牙齿排列不齐
成因:除了先天因素外,不良的口腔习惯也可能导致牙齿排列不齐,如长期吮指、吐舌、偏侧咀嚼等。
应对:对于牙齿排列不齐的小孩,一般建议在乳牙全部替换完成后(通常在12岁左右)进行正畸评估。如果存在明显的牙齿排列不齐影响咀嚼、美观或口腔健康,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正畸治疗方法,如佩戴牙套等。
三、小孩牙齿的口腔护理
(一)乳牙期的口腔护理
婴儿期:在婴儿乳牙萌出前,家长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婴儿的牙龈,清除口腔内的细菌和食物残渣。当乳牙萌出后,开始使用儿童专用的软毛牙刷刷牙,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
幼儿期:这个阶段的小孩可能还不能完全独立刷牙,家长要帮助和监督小孩刷牙。同时,要控制小孩的甜食摄入,减少奶瓶龋的发生风险。例如,不要让小孩含着奶瓶睡觉,奶瓶中的奶液长时间附着在牙齿上容易导致龋齿。
(二)恒牙期的口腔护理
恒牙萌出后,口腔护理的重点是保持口腔清洁和预防龋齿。除了继续坚持正确的刷牙方法外,还可以使用牙线帮助清洁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家长要引导小孩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带小孩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
四、小孩牙齿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小孩的牙齿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例如,严重的龋齿可能会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口腔局部感染,进而可能影响全身健康,导致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此外,牙齿发育不良可能与全身营养状况有关,如维生素D、钙、磷等营养物质缺乏会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所以,保证小孩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牙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全身健康都非常重要。同时,口腔中的细菌感染还可能与一些全身疾病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等,虽然目前研究还在进一步深入,但保持口腔健康对于全身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