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会引发牙龈出血、红肿、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和口腔异味等问题。牙龈出血在牙周炎患者中常见,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影响;牙龈红肿是炎症致牙龈充血水肿,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龈沟,各年龄段情况不同;牙齿松动因牙槽骨吸收,不同人群表现有别;口腔异味由细菌分解物质产生,各人群情况各异。
年龄因素:儿童、青少年若口腔卫生不佳,也可能因菌斑堆积引发牙龈炎症导致出血;老年人由于牙龈萎缩等生理性变化,加上可能存在的全身疾病影响,牙龈出血情况可能更易出现且更难控制。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可能会使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出血情况相对更明显。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牙龈出血的发生风险且使出血更难止住;口腔卫生习惯差,不按时刷牙、漱口的人,菌斑牙石堆积,更容易出现牙龈出血。
病史影响: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牙周组织感染更容易发生,牙龈出血情况可能更严重且反复。
牙龈红肿
表现及原因:牙龈会呈现出红肿的状态,颜色鲜红或暗红,质地变得松软。这是由于牙周袋内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牙龈组织充血、水肿。比如,牙周炎早期就可观察到牙龈红肿,炎症进一步发展时红肿会更明显。
不同人群特点:儿童牙龈红肿可能是因为乳牙萌出时的局部刺激或口腔清洁不到位引起的菌斑感染;青少年可能因青春期激素水平变化,对菌斑的反应性增强,导致牙龈红肿更易发生且恢复相对较慢;老年人牙龈红肿可能与牙周组织退行性变、全身慢性疾病等多种因素相关,且往往伴有牙槽骨吸收等情况。女性在孕期,由于激素变化,牙龈对菌斑的敏感性增加,更容易出现牙龈红肿。吸烟者的牙龈红肿往往比非吸烟者更严重,且炎症消退困难。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再次复发时,牙龈红肿会比初次发病时来势更猛。
牙周袋形成
概念及检查: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医生通过牙周探针可以探测到牙周袋的深度,正常龈沟深度一般小于3mm,当牙周炎发生时,龈沟深度超过3mm且有牙周袋形成。例如,牙周炎中度时牙周袋深度可能在4-6mm,重度时可超过6mm。
各年龄段情况:儿童时期如果口腔卫生不良,菌斑长期刺激,也可能导致牙龈与牙面分离形成较浅的牙周袋,但相对青少年和成人来说程度较轻;青少年由于生长发育快,口腔卫生若不注意,牙周袋形成相对较快;老年人牙周袋形成往往是长期慢性炎症累积的结果,且常伴有牙齿松动等情况。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牙周袋可能会有短暂的加深。吸烟者由于牙周组织血液循环受影响,牙周袋形成速度可能比非吸烟者快。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牙周袋容易反复形成且不易消退。
牙齿松动
发生机制:牙周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支持牙齿的牙槽骨会被吸收,牙齿的支持组织遭到破坏,从而出现牙齿松动。初期牙齿可能只是在咬合时感到不适,逐渐会发展为明显的松动。比如,牙槽骨吸收达到根长的1/3-1/2时,牙齿会有Ⅰ-Ⅱ度松动,吸收超过根长的1/2时则为Ⅲ度松动。
不同人群特点:儿童牙齿松动可能是正常的乳牙替换或外伤等原因,但牙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相对少见;青少年牙齿松动多与菌斑性牙龈炎未及时控制发展为牙周炎有关;老年人牙齿松动往往是牙周炎和牙槽骨萎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牙齿松动情况相对更严重。女性在孕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会使原本就有轻微牙周炎的牙齿松动情况加重。吸烟者的牙槽骨吸收速度比非吸烟者快,所以牙齿松动出现得更早、更严重。有牙周炎病史且未有效控制的患者,牙齿松动会逐渐加重。
口腔异味
产生原因:牙周炎患者口腔内存在大量细菌,这些细菌分解食物残渣、坏死的牙周组织等会产生有异味的物质,从而导致口腔异味,即口臭。例如,牙周袋内的厌氧菌分解蛋白质等物质会产生硫化氢等有臭味的气体。
各人群情况:儿童口腔异味可能是因为口腔清洁不彻底,食物残留引起;青少年可能因学习压力大,口腔卫生维护不佳,加上青春期激素变化,更容易出现口腔异味;老年人由于口腔自洁能力下降,唾液分泌减少等原因,口腔异味问题相对更突出。女性在生理期可能因激素变化导致口腔异味加重。吸烟者的口臭往往更为明显,因为烟草本身的气味加上牙周炎导致的异味相互叠加。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口腔异味通常较难通过简单的口腔清洁去除,且会随着病情加重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