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0%以上,由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生活方式、家族病史等有影响;继发性高血压约占5%-10%,由确定疾病或病因引起,常见肾性、内分泌性等病因,不同病因发病特点有差异,其与基础疾病相关,有明确病史者需警惕,且部分继发性高血压去除病因后血压可恢复正常,原发性高血压一般需长期终身治疗。
一、原发性高血压
(一)定义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高血压类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它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发展的,这些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遗传方面,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个体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大约占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因素的40%-60%。环境因素方面,长期高盐饮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高盐摄入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也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导致血压升高;此外,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等也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影响
年龄与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在中年以后,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明显增加。性别方面,在更年期前,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更年期后,女性患病率逐渐升高,接近男性水平。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原发性高血压影响显著。如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过量饮酒也会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饮酒者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远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者。缺乏规律的体力活动会导致体重增加,代谢紊乱,进而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病史:如果家族中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个体需要更加关注自身血压情况,定期监测血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发病风险。同时,本身有其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也会增加,因为糖尿病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等,从而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二、继发性高血压
(一)定义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5%-10%。也就是说,是可以找到明确病因的高血压。
(二)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
肾性高血压:这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之一,包括肾实质性病变和肾血管性病变。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从而引起血压升高。肾血管性病变主要是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会使肾脏缺血,刺激肾脏分泌大量肾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导致血压显著升高。
内分泌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同时钾排泄增多,引起高血压和低血钾。嗜铬细胞瘤也是常见的内分泌性高血压病因,肿瘤会间断或持续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发作时可表现为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库欣综合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皮质醇,引起钠水潴留和血脂、血糖代谢紊乱,导致高血压。
其他病因:主动脉缩窄也是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之一,由于主动脉缩窄导致上下肢血压差异明显,上肢血压升高,下肢血压降低。这类患者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可通过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三)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影响
年龄与性别:不同病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在年龄和性别上有一定差异。例如,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以中青年多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等。
生活方式: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与基础疾病相关,生活方式对其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控制基础疾病,进而控制血压有一定帮助。比如,对于肾实质性病变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即使控制了基础疾病相关的生活方式因素,如合理饮食等,也需要针对肾脏疾病进行相应治疗来控制血压。
病史:如果患者有明确的肾脏疾病病史、内分泌疾病病史或血管畸形等病史,需要高度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因为继发性高血压在去除病因后,血压有可能恢复正常,这是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的重要特点,原发性高血压一般需要长期终身治疗来控制血压。例如,对于肾动脉狭窄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通过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解除肾动脉狭窄后,大部分患者的血压可恢复正常或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