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卵圆孔未闭合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胎儿时期起重要作用,出生后部分未正常闭合。一般人群发生率约20%-25%,大部分无症状者定期随访,有症状者如致脑卒中或偏头痛需相应治疗,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不同需关注情况,可通过超声心动图等诊断,无症状者避免增加右心房压力情况,有症状者依情况采取干预措施。
一、定义
心脏卵圆孔未闭合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心脏房间隔上的一个生理性通道,一般在婴儿出生后1年左右会自然闭合,但部分人卵圆孔未能正常闭合,就称为卵圆孔未闭合。
二、解剖与生理基础
胎儿时期,肺循环尚未发挥功能,卵圆孔保证了血液从右心房流向左心房,从而使富含氧气的血液能优先供应给心脏等重要器官。正常情况下,出生后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会促使卵圆孔逐渐闭合。
三、发生机制
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导致卵圆孔闭合过程出现障碍。比如孕妇在孕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感染特定病毒等,可能增加胎儿卵圆孔未闭合的发生风险。
四、流行病学情况
一般人群中卵圆孔未闭合的发生率约为20%-25%,男性和女性发生概率无明显显著差异。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都可能存在,儿童和成年人都有一定比例的卵圆孔未闭合情况。
五、对健康的影响
1.无症状情况:大部分卵圆孔未闭合的人没有明显症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心脏检查,监测卵圆孔的情况。
2.有症状情况
脑卒中相关:卵圆孔未闭合可能是某些不明原因脑卒中的一个重要诱因。血液中形成的微栓子可能通过未闭合的卵圆孔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进而导致脑血管栓塞,引起脑卒中。研究发现,在年轻的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中,卵圆孔未闭合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偏头痛相关:部分偏头痛患者与卵圆孔未闭合有关。当静脉系统中的微栓子等物质通过未闭合的卵圆孔进入体循环,可能影响神经系统,诱发偏头痛发作。
六、诊断方法
1.经胸超声心动图: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初步判断卵圆孔是否未闭合,但对于一些微小的卵圆孔未闭合可能存在漏诊情况。
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相较于经胸超声心动图,能更清晰地显示卵圆孔的情况,提高卵圆孔未闭合的诊断准确率。
3.发泡试验:通过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观察微泡通过卵圆孔未闭合处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的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卵圆孔未闭合以及其分流情况。
七、治疗与处理
1.无症状的卵圆孔未闭合:一般定期随访观察,主要是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卵圆孔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相关并发症的迹象。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潜水等可能增加右心房压力的情况,因为右心房压力增高可能促使更多微栓子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对于儿童患者,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心脏评估。
2.有症状的卵圆孔未闭合
脑卒中相关:如果因卵圆孔未闭合导致脑卒中发生,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脑卒中治疗,同时对于卵圆孔未闭合可能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如介入封堵治疗等,但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由医生综合判断。
偏头痛相关:对于偏头痛频繁发作且与卵圆孔未闭合相关的患者,可能会考虑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来关闭卵圆孔,以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但也需要权衡治疗的获益和风险。
八、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卵圆孔未闭合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脏的变化。在儿童时期,部分卵圆孔可能会逐渐闭合,但也有部分会持续未闭合。对于儿童卵圆孔未闭合,要避免让儿童进行过于剧烈的体力活动,如长时间奔跑、跳绳等高强度运动,因为儿童时期心脏功能相对较弱,剧烈运动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同时,要定期带儿童进行心脏检查,一般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心脏超声检查,监测卵圆孔的情况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2.孕妇:孕妇如果发现有卵圆孔未闭合,需要在孕期加强监测。因为孕期身体负担加重,心脏负荷可能增加。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孕期产检时,要重点关注心脏方面的检查,包括心脏超声等,及时了解卵圆孔未闭合对孕妇心脏功能的影响。如果孕妇出现心慌、气短等心脏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3.老年人:老年人卵圆孔未闭合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由于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卵圆孔未闭合导致微栓子栓塞的风险可能增加。要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相关的检查,如脑部CT、心脏超声等。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心脏负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