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患者可通过多方面来调节,包括增加钠盐摄入(正常成人每天钠摄入约6克,低血压者可适当增,高血压风险或患者需遵医嘱)、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瘦肉、鱼类等为优质蛋白来源,摄入量按需调整)、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B族维生素、维C、钾、铁等从相应食物获取)、少食多餐(避免过饱致回心血量减少)、适量饮水(成人每天1500-2000毫升,少量多次),还要避免酒精、过饱食及降血压药物或食物。
一、增加钠盐摄入
正常成人每天钠的摄入量应达到6克左右,低血压患者可适当增加钠盐摄入,有助于升高血压。研究表明,增加钠盐摄入后,人体血容量会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血压,但需注意对于本身有高血压风险或已患有高血压的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钠盐摄入,因为过量摄入钠盐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二、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优质蛋白质来源: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奶类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蛋白质是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于改善低血压有一定帮助。例如,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且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也有益处;豆类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等,长期适量食用对身体有益。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可根据体重等因素合理安排,每公斤体重1-1.2克左右较为适宜,但具体还需结合个人情况调整。对于儿童,其蛋白质需求会根据年龄等因素有所不同,需保证充足但不过量的蛋白质摄入以支持生长发育,同时也要关注对血压的影响。
三、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维生素方面:
维生素B族中的一些成分对神经系统功能有影响,进而可能与血压调节相关。例如维生素B1、B2等,可从全麦面包、谷物、绿叶蔬菜等食物中获取。以维生素B1为例,它参与能量代谢等过程,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若缺乏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整体机能,间接对血压产生作用。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等作用,可从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食物中摄取。研究发现,维生素C可能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方式对血压产生一定影响,适量补充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对低血压患者可能有一定益处。
矿物质方面:
钾元素对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与血压调节有关。香蕉、土豆、菠菜等食物富含钾元素,适当摄入钾元素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一般建议每天钾的摄入量在2000-4700毫克左右,但低血压患者在摄入时需注意结合自身情况,若同时有其他疾病如肾功能不全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钾的摄入量。
铁元素对于制造红细胞、运输氧气至关重要,缺铁可能导致贫血,而贫血可能会加重低血压的情况。动物肝脏、红肉、豆类等是铁的良好来源,女性由于生理特点相对更容易缺铁,需特别注意铁的摄入,但也要注意合理搭配,避免过量摄入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等。
四、少食多餐
低血压患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避免一次性进食过饱导致血液相对集中在胃肠道,从而减少回心血量,引起血压进一步下降。比如,将一天的三餐分为五到六餐,每餐适量进食,这样可以使血糖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有助于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对于儿童,由于其胃肠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少食多餐的方式也有助于消化吸收,同时避免因一次进食过多出现不适,影响血压等情况。
五、适量饮水
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适量饮水可以维持血容量,对于低血压患者升高血压有一定帮助。但要注意饮水的方式,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可少量多次饮水。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其口渴感可能不敏感,更需要主动适量饮水来维持合适的血容量;儿童则要根据年龄等因素合理控制饮水量,避免因饮水过多或过少影响身体机能和血压。
六、避免食用影响血压的食物
酒精:过量饮酒会导致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同时还可能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进而间接影响身体的整体状况。所以低血压患者应避免过量饮酒,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这里的酒精量换算为啤酒约750毫升、葡萄酒约250毫升、38度白酒约75毫升、高度白酒约50毫升。
过饱食:前面提到过饱食会使血液集中在胃肠道,减少回心血量,导致血压下降,所以要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保持适量的饮食量。
降血压的药物或食物:如果正在服用可能导致血压降低的药物,需严格遵医嘱,同时要注意避免食用具有明显降血压作用的食物,如苦瓜等,虽然苦瓜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对于低血压患者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血压,需谨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