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严重的症状有哪些

来源:民福康

心脏瓣膜病严重阶段症状分血流动力学障碍、器官灌注不足及全身性反应三类,与瓣膜病变程度等因素相关,其中血流动力学障碍相关症状有急性心力衰竭、低血压与休克、心律失常等表现;器官灌注不足症状有脑缺血、肾灌注不足、胃肠道淤血等表现;全身性反应症状有发热与感染、栓塞事件、体重骤增等表现。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建议心脏超声筛查;孕妇需严格监测,产后重新评估瓣膜功能;先天性心脏瓣膜病患儿有喂养困难等症状。出现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等预警信号需立即就医,处理原则以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器官灌注为核心,症状出现后24小时内手术者5年生存率更高。

一、心脏瓣膜病严重症状的分类与表现

心脏瓣膜病严重阶段的症状主要分为血流动力学障碍、器官灌注不足及全身性反应三类,其严重程度与瓣膜狭窄/关闭不全的程度、病程进展速度及合并症密切相关。

1.血流动力学障碍相关症状

1.1.急性心力衰竭表现

当瓣膜病变导致急性左心衰竭时,患者可突发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高枕卧位或半卧位缓解,严重者出现粉红色泡沫痰,提示肺水肿。二尖瓣狭窄患者急性肺水肿发生率较其他瓣膜病变高3~5倍,主要因左心房压力骤增导致肺静脉压升高。

1.2.低血压与休克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严重者,因有效心排量减少,可出现收缩压降低(<90mmHg)、脉压差缩小(正常30~40mmHg),伴四肢湿冷、尿量减少(<0.5ml/kg/h)。研究显示,主动脉瓣反流面积>0.6cm2/m2体表面积时,低血压风险增加2.8倍。

1.3.心律失常

房颤是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二尖瓣病变患者房颤发生率达40%~50%,主动脉瓣病变者约25%。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可导致晕厥,需紧急处理。

2.器官灌注不足症状

2.1.脑缺血表现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当跨瓣压差>60mmHg时,脑血流灌注减少,可出现一过性黑矇、头晕,严重者发生晕厥(每年发生率约3%~5%)。老年患者因血管弹性差,症状更易被忽视。

2.2.肾灌注不足

长期低心排量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表现为少尿(<400ml/24h)、血肌酐升高(>1.5mg/dL)。研究证实,心输出量<3.5L/min时,肾功能恶化风险增加4.2倍。

2.3.胃肠道淤血

右心衰竭患者因体循环淤血,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胀,严重者发生肝淤血肿大(肋下>3cm)、腹水。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率较其他瓣膜病变高1.8倍。

3.全身性反应症状

3.1.发热与感染

瓣膜赘生物形成(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患者可突发高热(>38.5℃)、寒战,伴白细胞计数升高(>12×10/L)。研究显示,未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4周内死亡率达30%。

3.2.栓塞事件

左心系统瓣膜病变(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房颤或赘生物脱落可导致脑栓塞(年发生率约1%~2%)、肢体动脉栓塞,表现为突发偏瘫、肢体疼痛、皮肤苍白。

3.3.体重骤增

右心衰竭导致水钠潴留,患者72小时内体重增加>2kg需警惕急性心衰加重。老年患者因感知能力下降,更易延误就诊。

二、特殊人群的严重症状表现与应对

1.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因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症状常不典型。研究显示,65岁以上患者以乏力(60%)、食欲减退(50%)为主诉就诊的比例较年轻患者高2倍,易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建议老年患者每年进行心脏超声筛查,尤其存在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时。

2.孕妇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40%~50%,可加重原有瓣膜病变。二尖瓣狭窄孕妇心衰风险在孕32~34周达高峰,需严格监测体重(每周增加<0.5kg)、尿量,避免过度劳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孕妇因后负荷降低,症状可能暂时缓解,但产后需重新评估瓣膜功能。

3.儿童患者

先天性心脏瓣膜病患儿严重症状包括喂养困难(每次哺乳<10分钟)、发育迟缓(体重<同龄儿第3百分位)、多汗。法洛四联症伴肺动脉瓣狭窄患儿,缺氧发作时可出现蹲踞现象,需立即膝胸位缓解。

三、严重症状的预警信号与处理原则

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1.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NYHA心功能Ⅲ~Ⅳ级);

2.收缩压<90mmHg伴四肢湿冷;

3.突发意识障碍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4.72小时内体重增加>2kg或下肢水肿加重;

5.持续高热(>38.5℃)伴寒战。

处理原则以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器官灌注为核心,包括利尿剂(如呋塞米)、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应用,必要时行瓣膜置换术。研究显示,症状出现后24小时内手术者,5年生存率较延迟手术者提高25%。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肝淤血
肝淤血主要是指心脏疾病或静脉病变造成的病变,血液淤积在患者的肝脏部位。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如何治疗心脏瓣膜病
张定国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应该多休息,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以防过度劳累,限制钠盐的摄入,减轻心脏负担。 2.药物治疗 出现心衰症状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福辛普利钠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改善其胸闷、气促的表现。 3.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
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严重吗
赵鹏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是否严重,应根据原因进行判断。 窦性心律是正常的心律,左心室高电压是心电图上的一种表现,通常指心电图中V5、V6导联的R波电压增高,超过一定标准。瘦长体型或心脏位置偏左的人群,可能在没有心脏疾病的情况下出现左心室高电压,这种情况属于生理现象,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所以不严重。但
心衰肺积水能活多久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心衰肺积水患者的存活时间因人而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确切预估。 如果患者原本的心脏疾病非常严重,如广泛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脏瓣膜病等,心脏功能极差,那么其预后往往不佳,存活时间可能较短。而对于心脏疾病相对较轻,通过积极治疗能够较好控制病情进展的患者,生存时间可能会相对延长。及时且规范的治疗对于
血压正常会得脑梗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一般指脑梗死,血压正常也可能会患上该病。 脑梗死的病因较多,如果患者的血压正常,但是血糖和血脂等常规指标持续偏高,也容易导致脑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或者闭塞,最终诱发脑梗死。另外,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或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可能会发生心源性栓塞,导致脑梗死。 当患者出现疑似脑梗死的症
脑梗是什么引起的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是指脑梗死,脑梗死主要由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心源性栓塞等几种原因引起。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粥样硬化后可导致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若脑动脉所以发生缺血、缺氧,则会引起脑组织软化、坏死,形成脑梗死。 2、小动脉闭塞 患者因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因引起脑部小动脉玻璃样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可发展
引起脑梗的原因是什么呢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一般指脑梗死,引起脑梗死的原因有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以及小动脉闭塞等。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在长时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血管的闭塞,或是原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引起脑梗死。 2.心源性栓塞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等
脑梗死有哪些常见诱因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死常见的诱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1、高血压 患者血压长时间偏高于正常,导致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进而诱发脑梗死。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偏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缓慢。脑部动脉血管血流减慢后,形成血栓,血栓堵塞血管,进而诱发脑梗死。 3、心脏病
为什么会出现脑梗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是指脑梗死,脑梗死是不是会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心源性栓塞等原因有关。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会造成动脉栓塞,还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将血管堵住,从而诱发脑梗死。 2、小动脉闭塞 患有高血压可能会导致脑部小动脉出现玻璃样变,患有糖尿病可能会导致微血管发生病变,上述因素均可能增加发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遗传吗?
陈名金 主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三甲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一般指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不具有遗传倾向。风心病是一种由风湿炎症反复发作,累及心脏瓣膜的病变,症状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狭窄或者是关闭不全、乏力、心慌、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等。风心病发病主要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机体营养不足、免疫力低下、抵抗力较弱、长期居住在
得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该怎么办?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得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在急性发病期患者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由于风湿热是因为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所以一般选择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抑制链球菌感染。针对患者心衰现象,需要进行强心利尿治疗。如果患者符合手术适应症,也可以通过心脏瓣膜修补术、人工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
心脏瓣膜病做哪些检查
李洪利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如果怀疑有心脏瓣膜病,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可以通过查体检查来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医生查体检查时,发现患者有震颤表现则需要进一步检查,常用检查方式是心脏超声,可以明确看到患者心脏形态、大小,以及心脏瓣膜的解剖结构,以进一步分析。除了以上检查,患者还可以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CT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心脏瓣膜病如何治疗
贡鸣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治疗,具体分为以下两类:第一、内科治疗。在瓣膜病发生时,要找到诱发瓣膜病的病因。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要应用抗生素杀灭血液中的细菌。如瓣膜病引起心衰,这时需要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药物,能够减缓心脏负担,减轻心衰症状。而当出现心律失常以后,要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纠正异常心率。第二、外科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如果瓣膜
什么是心脏瓣膜病
王振东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是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主要是指心脏内的四个瓣膜发生病变。心脏主要是由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这四个心腔所组成,四个心腔之间相互交通而产生了四个瓣膜,即由右心房到右心室的三尖瓣,由右心室到肺动脉的肺动脉瓣,从左心房到左心室的二尖瓣和左心室到主动脉的主动脉瓣。四个瓣膜都保证了血液单向流动,其中任何一块瓣膜发生异常,便会破坏单向移动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前准备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手术之前,首先要通过心脏彩超全面评估心脏瓣膜的功能状态,如果是瓣膜狭窄要明确瓣膜狭窄的程度。如果是瓣膜返流或者脱垂,还要明确心脏的收缩以及舒张功能的情况,再做下一步的准备。另外,还应该查明血型鉴定以及病毒筛查血液分析,这些都对手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会有穿刺点的出血、血肿、动静脉瘘以及切口的感染;心律不齐,像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心排综合症。所以一旦出现这种症状,要及时的通过各种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并给予对症治疗,才能更快恢复健康。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多久复查一次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后,需要三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根据复查的结果调整治疗的方案。心脏瓣膜病是指类风湿因子的轻疾或者老年退行性病,造成瓣膜无法正常开关。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的前往医院,通过各种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并给予及时治疗,这样可能使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