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发炎医学称“咽炎”,分急性和慢性,本质是病原体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发免疫反应致黏膜病变。常见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病毒性感染占急性咽炎70%-90%,细菌性感染占10%-30%)和非感染性因素(过敏反应、环境刺激、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有咽痛、发热、咳嗽等,体征检查包括间接喉镜、血常规、咽拭子培养;治疗原则为急性病毒性咽炎对症治疗、细菌性咽炎用抗生素,慢性咽炎针对不同病因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抑制人群治疗需注意特殊事项;预防措施包括感染预防、环境管理、饮食调整、嗓音保护。
一、喉咙发炎的定义与本质
喉咙发炎是咽喉部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医学上称为“咽炎”,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咽炎(病程<3周)和慢性咽炎(病程>3个月)。其本质是病原体感染(如病毒、细菌)或非感染因素(如过敏、刺激物、胃食管反流)引发的免疫反应,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进而出现疼痛、异物感等症状。
二、喉咙发炎的常见病因与分类
1.感染性因素
1.1.病毒性感染:占急性咽炎的70%~90%,常见病原体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多通过飞沫传播,表现为突发咽痛、低热、乏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1.2.细菌性感染:以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为主,占急性咽炎的10%~30%,可引发扁桃体化脓、高热、颈部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非感染性因素
2.1.过敏反应: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后,咽喉部黏膜发生Ⅰ型超敏反应,表现为咽痒、咳嗽、水样分泌物增多,常伴打喷嚏、流涕等鼻部症状。
2.2.环境刺激:长期吸入烟草烟雾、工业粉尘、化学气体(如甲醛)或过度用嗓(如教师、歌手),可导致咽喉部黏膜慢性损伤,表现为持续性咽干、异物感,晨起时症状加重。
2.3.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至咽喉部,刺激黏膜引发炎症,称为“反流性咽喉炎”,常见症状包括咽痛、声音嘶哑、频繁清嗓,夜间平卧时症状加重,24小时食管pH监测可确诊。
三、喉咙发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典型症状
1.1.咽痛:急性期疼痛剧烈,吞咽时加重,可放射至耳部;慢性期疼痛较轻,以异物感、灼热感为主。
1.2.发热:病毒性咽炎多为低热(37.5℃~38℃),细菌性咽炎可出现高热(38.5℃以上),伴寒战、头痛。
1.3.咳嗽:多为干咳,因咽喉部刺激引发,感染后期可伴少量白色黏痰。
2.体征检查
2.1.间接喉镜:可见咽喉部黏膜充血、肿胀,急性期扁桃体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慢性期黏膜呈暗红色、干燥、肥厚。
2.2.血常规:病毒性咽炎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咽炎白细胞计数>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75%。
2.3.咽拭子培养:用于明确细菌性咽炎的病原体,指导抗生素选择。
四、喉咙发炎的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1.急性咽炎
1.1.病毒性: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多饮水、保持室内湿度(40%~60%)、使用含盐漱口水(0.9%氯化钠溶液)清洁口腔,疼痛剧烈时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
1.2.细菌性:需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疗程7~10天,避免过早停药导致耐药。
2.慢性咽炎
2.1.过敏因素: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控制症状。
2.2.反流因素:需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抬高床头15~20cm),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疗程8~12周。
2.3.环境刺激:需戒烟、佩戴口罩减少粉尘接触,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局部应用含糖皮质激素的雾化吸入剂(如布地奈德)减轻黏膜炎症。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3岁以下儿童因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易发生细菌性咽炎引发中耳炎、鼻窦炎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耳部疼痛、流脓等症状;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2.孕妇:妊娠期前3个月慎用抗生素,细菌性咽炎可选用头孢类(如头孢呋辛);反流性咽喉炎需优先调整生活方式,质子泵抑制剂仅在症状严重且收益大于风险时使用。
3.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免疫力低下,易发生细菌性咽炎迁延不愈,需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能诱发消化道出血)。
4.免疫抑制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受者):需警惕机会性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真菌),细菌性咽炎需覆盖耐药菌,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联合万古霉素。
六、预防措施与生活方式调整
1.感染预防:勤洗手(使用七步洗手法)、避免接触患者、流感季节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
2.环境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空调滤网,避免使用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清洁剂。
3.饮食调整: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增强黏膜抵抗力,避免辛辣、过烫、过硬食物刺激咽喉部。
4.嗓音保护:用嗓后休息10~15分钟,避免长时间高声说话或喊叫,必要时使用扩音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