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龋齿是什么意思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在细菌作用下发生的慢性破坏性疾病,本质是口腔微生物产酸致牙齿矿物质溶解,其发展分初期牙釉质白垩色斑块、中期龋洞、晚期累及牙髓引发牙髓炎三阶段;致病机制涉及微生物(变形链球菌数量超10^5CFU/mL风险显著升高)、宿主(唾液pH低于5.5脱矿速度超再矿化)、饮食(每日含糖饮料超500ml龋齿发生率高2.3倍)、时间(pH4.5环境下持续2小时牙釉质脱矿深度达10μm/小时)等因素;临床表现按病变深度分浅龋(仅累及牙釉质)、中龋(达牙本质浅层)、深龋(接近牙髓),按发病部位分窝沟龋(占儿童龋齿75%~80%)、平滑面龋、根面龋(多见于老年人);诊断方法有临床检查(视诊、探诊、叩诊)和辅助检查(X线片诊断准确率85%~90%,激光荧光检测敏感度92%),诊断标准依据WHO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机械清洁(每日至少2次有效刷牙,用含氟牙膏)、化学预防(儿童每半年涂氟保护漆降低发生率40%~60%)、饮食控制(含糖食物摄入次数控制在3次以内),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早期龋用CPP-ACP制剂再矿化)、手术治疗(中深龋去除龋坏组织后充填)、牙髓治疗(深龋近髓或已露髓行根管治疗);特殊人群管理方面,3岁以下儿童禁用含氟牙膏,3~6岁用豌豆大小量,乳牙龋优先考虑保存牙髓活力;老年人关注根面龋预防,全口义齿修复前完成龋齿治疗;孕妇孕前完成口腔检查,妊娠中期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HbA1c>8%)时龋齿风险增加2.1倍,需加强口腔卫生管理并定期专业洁治。
一、牙齿龋齿的定义与本质
1.1龋齿的医学定义
龋齿(DentalCaries)是牙齿硬组织在细菌作用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牙釉质、牙本质或牙骨质的脱矿和软化,最终形成龋洞。其本质是口腔微生物(如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代谢产酸,导致牙齿矿物质溶解,同时伴随蛋白质变性。
1.2龋齿的病理特征
龋齿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表现为牙釉质白垩色斑块,中期形成龋洞,晚期可累及牙髓引发牙髓炎。研究显示,龋齿部位pH值可低至4.5~5.5(正常口腔pH6.2~7.6),这种酸性环境会持续破坏牙齿结构。
二、龋齿的致病机制与风险因素
2.1微生物因素
变形链球菌是主要致病菌,其产生的葡糖基转移酶(GTF)可合成细胞外多糖,促进细菌黏附和生物膜形成。一项系统评价显示,口腔中变形链球菌数量超过10^5CFU/mL时,龋齿风险显著升高。
2.2宿主因素
唾液缓冲能力是重要保护因素。唾液pH低于5.5时,脱矿速度超过再矿化。此外,牙列排列不齐、牙面凹陷等解剖缺陷会增加食物滞留风险。
2.3饮食因素
频繁摄入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如蔗糖、葡萄糖)是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证实,每日含糖饮料摄入超过500ml的人群,龋齿发生率较对照组高2.3倍。
2.4时间因素
龋齿发展具有时间依赖性。实验表明,在pH4.5环境下持续2小时,牙釉质脱矿深度可达10μm/小时。
三、龋齿的临床表现与分类
3.1按病变深度分类
浅龋:仅累及牙釉质,患者无自觉症状,检查可见牙面白垩色改变。
中龋:病变达牙本质浅层,患者对冷热刺激敏感,检查可见明显龋洞。
深龋:病变接近牙髓,患者有自发痛,检查可见深大龋洞。
3.2按发病部位分类
窝沟龋:好发于后牙咬合面窝沟处,占儿童龋齿的75%~80%。
平滑面龋:常见于牙颈部,与口腔卫生状况密切相关。
根面龋:多见于老年人,与牙龈退缩、牙根暴露有关。
四、龋齿的诊断方法与标准
4.1临床检查
视诊:观察牙面颜色、形态改变。
探诊:使用探针检查牙面粗糙度、龋洞深度。
叩诊:判断牙髓是否受累。
4.2辅助检查
X线片:可发现早期邻面龋,诊断准确率达85%~90%。
激光荧光检测:通过荧光强度量化脱矿程度,敏感度达92%。
4.3诊断标准
根据WHO标准,龋齿诊断需满足:牙面可见明显龋洞;或探针可卡入;或X线片显示透射影。
五、龋齿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5.1预防措施
机械清洁:每日至少2次有效刷牙,使用含氟牙膏(氟浓度1000~1500ppm)。
化学预防:儿童可每半年涂布一次氟保护漆,降低龋齿发生率40%~60%。
饮食控制:减少每日含糖食物摄入次数,建议控制在3次以内。
5.2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早期龋可采用再矿化治疗,使用CPP-ACP(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制剂。
手术治疗:中深龋需去除龋坏组织后充填,常用材料包括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
牙髓治疗:深龋近髓或已露髓时,需行根管治疗。
六、特殊人群的龋齿管理
6.1儿童
3岁以下儿童禁用含氟牙膏,3~6岁儿童使用豌豆大小量。乳牙龋治疗应优先考虑保存牙髓活力,可采用间接盖髓术。
6.2老年人
需关注根面龋预防,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间隙刷清洁牙颈部。全口义齿修复前应完成龋齿治疗,避免修复后治疗困难。
6.3孕妇
妊娠期激素变化增加牙龈炎风险,间接影响龋齿发生。建议孕前完成口腔检查,妊娠中期(4~6个月)进行龋齿治疗。
6.4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HbA1c>8%)时,龋齿风险增加2.1倍。需加强口腔卫生管理,定期进行专业洁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