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防治需从多方面入手,基础口腔清洁要正确刷牙、用牙线或牙缝刷;饮食上要增富含维生素食物、控含糖食物饮料;定期口腔检查与专业清洁,每6-12月检查,每年1-2次洗牙;药物辅助可局部用含漱液等;生活方式要戒烟、控制全身疾病。
一、基础口腔清洁
1.正确刷牙
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每天早晚各刷一次。巴氏刷牙法是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mm,每次只刷2-3颗牙齿,然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齿,重复同样动作,全面清洁牙齿的各个面。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掌握正确刷牙方法,一般建议3岁以上儿童开始学习巴氏刷牙法,且每次刷牙时间家长可辅助计时,确保达到清洁效果。不同年龄儿童在刷牙时需注意力度,避免损伤牙龈,同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牙膏,一般3岁以下儿童使用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3岁以上儿童可使用豌豆大小的含氟牙膏,含氟牙膏有助于预防龋齿和辅助缓解牙周炎相关问题,但要注意防止儿童吞咽过多牙膏。
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患有严重心脏病等,刷牙时要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血压升高等情况,若有牙龈出血等情况,更要轻柔刷牙,防止出血加重。
2.使用牙线或牙缝刷
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或牙缝刷来清洁牙齿之间的缝隙。牙线可以有效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对于牙缝较窄的情况,使用牙线即可;对于牙缝较宽或牙齿排列不整齐的情况,可使用牙缝刷。使用牙线时,将牙线呈C形紧贴牙面,上下拉动清洁牙缝;使用牙缝刷时,要根据牙缝大小选择合适型号的牙缝刷,将刷头放入牙缝内,轻轻前后移动清洁。对于老年人牙齿松动等情况,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时要更加小心,避免损伤牙龈或导致牙齿松动加重。儿童在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时需要家长协助,防止操作不当造成牙龈损伤,家长可以先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然后逐步引导儿童自己操作。
二、饮食调整
1.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橙子、柠檬、菠菜、西兰花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促进牙龈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维持牙龈组织的健康,增强牙龈的抵抗力。例如,研究表明,充足的维生素C摄入可以降低牙周炎的发病风险,对于已经患有牙周炎的患者,也有助于缓解炎症。一般成年人每天维生素C的摄入量建议为100mg左右,可通过多吃上述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来满足需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维生素C的需求相对较高,应保证其每天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来获取维生素C,促进牙齿和牙龈的健康发育。患有糖尿病等特殊病史的患者在选择水果时要注意控制糖分摄入,可选择低糖水果,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饮食。
2.控制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减少食用糖果、巧克力、甜饮料等含糖食物和饮料。因为口腔中的细菌会利用糖分发酵产酸,酸性环境会腐蚀牙齿,破坏牙釉质,进而加重牙周炎的病情。例如,长期大量饮用甜饮料会使口腔长时间处于酸性环境中,增加患龋齿和牙周炎的可能性。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限制其食用含糖零食和饮料的量,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防止因糖分摄入过多导致牙周健康问题。有龋齿病史或糖尿病等特殊情况的患者更要严格控制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糖尿病患者还需注意控制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环境也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加重牙周炎症。
三、定期口腔检查与专业清洁
1.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口腔医生可以通过专业的检查手段,如口腔视诊、探诊等,及时发现牙周炎的早期症状,如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等情况,并进行早期干预。对于有牙周炎家族史、吸烟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缩短口腔检查的间隔时间,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口腔问题相对较多,更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患有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口腔检查也尤为重要,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而牙周炎也可能会加重系统性疾病的病情,所以需要定期检查并与相关科室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2.专业口腔清洁(洗牙)
定期进行洗牙,即龈上洁治,去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结石等。洗牙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牙周炎,一般每年可进行1-2次洗牙。洗牙过程中,医生会使用超声波洁牙机等设备,将牙齿表面的牙结石和菌斑清除干净。对于患有较严重牙周炎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龈下刮治等更深入的治疗。儿童在进行洗牙时要选择专业的儿童牙科医生,确保洗牙过程安全、舒适,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洗牙方式和设备。孕妇在孕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时要特别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因为孕期口腔治疗需要更加谨慎,一般建议在孕期4-6个月时进行适当的口腔清洁治疗,以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四、药物辅助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
可使用局部的含漱液,如氯己定含漱液。氯己定含漱液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口腔中的细菌生长,减少牙菌斑的形成,从而缓解牙周炎引起的牙龈炎症、出血等症状。一般每天使用2-3次,每次含漱10-30秒。对于儿童,由于其吞咽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时要注意防止吞咽过多,可选择儿童专用的低浓度氯己定含漱液,并且在使用时家长要在旁边监督。老年人使用含漱液时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因手抖等情况导致含漱液误吸等问题。
2.抗生素的局部应用
在一些严重的牙周炎病例中,可能会局部使用抗生素,如米诺环素凝胶等。米诺环素凝胶可以直接作用于牙周袋内的细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但抗生素的局部应用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等问题。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使用抗生素更要谨慎评估风险和收益,儿童一般不轻易使用全身或局部抗生素,孕妇在孕期除非有明确指征且利大于弊时才考虑使用局部抗生素。
五、生活方式调整
1.戒烟
吸烟是牙周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降低牙龈的抵抗力,加重牙周炎的病情。所以牙周炎患者应尽量戒烟,戒烟不仅有助于缓解牙周炎的症状,还对全身健康有益。对于吸烟者来说,戒烟可能需要一定的毅力和方法,可以通过逐渐减少吸烟量、使用戒烟辅助工具等方式来尝试戒烟。老年人戒烟时要注意身体状况,逐步进行,避免因突然戒烟出现不适等情况。儿童虽然一般不吸烟,但家长要避免在儿童面前吸烟,防止儿童受到二手烟的危害,因为二手烟同样会对儿童的口腔和全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控制全身疾病
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病情。例如,糖尿病患者要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加重牙周炎的炎症;高血压患者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将血压控制稳定,因为血压不稳定也可能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不利于牙周炎的缓解。对于这些患有全身疾病的特殊人群,在控制牙周炎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全身疾病与牙周炎之间的相互影响,定期与相关科室医生沟通,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