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扁桃体肿大需要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肿大、急性感染期对症治疗、缓解慢性肿大的日常护理、观察并发症信号及时干预、评估手术切除的必要性等。
1、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肿大
儿童扁桃体在6-7岁前因免疫功能活跃易出现生理性肿大,表现为双侧对称、无疼痛或发热,通常随年龄增长逐渐萎缩。若肿大伴吞咽困难、呼吸不畅、反复化脓或睡眠打鼾,需警惕病理性肿大,可能由链球菌感染、过敏或免疫异常引起。
2、急性感染期对症治疗
细菌性感染(如A组链球菌)常导致扁桃体红肿、脓点及高热,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疗程通常10天以彻底清除病原体。病毒性感染(如EB病毒)以对症治疗为主,可用退热药缓解发热,淡盐水漱口减轻咽痛,避免滥用抗生素。
3、缓解慢性肿大的日常护理
慢性肿大儿童需保持口腔清洁,每日早晚刷牙,饭后用清水或儿童专用漱口水漱口,减少食物残渣滞留。避免接触二手烟、粉尘等刺激物,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以防止咽部干燥。饮食以温凉软食为主,减少辛辣、过硬食物对扁桃体的摩擦。
4、观察并发症信号及时干预
若肿大扁桃体压迫气道导致呼吸暂停、夜间憋醒,或引发反复中耳炎、鼻窦炎,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听力。长期张口呼吸还可能导致腺样体面容(如上唇短厚、牙齿排列不齐),需通过多导睡眠监测评估呼吸暂停程度,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
5、评估手术切除的必要性
符合以下情况需考虑扁桃体切除术,每年发作≥7次,或连续3年每年发作≥5次;肿大引起吞咽困难、言语含糊;扁桃体周围脓肿或疑似肿瘤;与风湿热、肾炎等并发症相关。手术通常在4岁后进行,需全面评估儿童全身状况及麻醉风险。
若儿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吞咽困难无法进食、呼吸急促或面色发青,需立即就医排查扁桃体周围脓肿或急性喉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