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的症状是持续性鼻塞、黏稠鼻涕增多、嗅觉减退或失灵、头痛或面部压迫感、说话带鼻音、易疲劳与注意力下降等,治疗措施有鼻腔冲洗、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口服抗组胺药、黏液促排剂、中医针灸或按摩、避免过敏原与刺激物等。
一、症状
1、持续性鼻塞
慢性鼻炎患者常出现双侧鼻腔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晨起、遇冷空气或夜间平卧时加重,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导致张口呼吸,长期可能引发咽喉干燥、打鼾甚至睡眠呼吸暂停。
2、黏稠鼻涕增多
鼻腔分泌物多为白色或微黄色黏稠状,不易擤出,可能倒流至咽喉部,刺激咳嗽或引发“痰多”感,尤其在晨起或体位改变时明显,部分患者需频繁清嗓。
3、嗅觉减退或失灵
长期炎症导致鼻腔黏膜肿胀、鼻甲肥大,阻碍气味分子接触嗅区黏膜,或因鼻涕阻塞嗅裂,引发嗅觉下降,严重者对气味完全无感知,影响食欲及生活质量。
4、头痛或面部压迫感
鼻腔通气不畅导致鼻窦内压力变化,或鼻甲肥大压迫鼻中隔,可能引发前额、眉弓或面颊部胀痛,尤其在弯腰、低头时加重,休息或热敷后可能缓解。
5、说话带鼻音
鼻腔通气受阻时,气流无法正常通过鼻腔共鸣,导致发音含混不清,出现闭塞性鼻音,儿童患者可能因长期鼻音影响语言发育清晰度。
6、易疲劳与注意力下降
长期缺氧导致大脑供氧不足,患者常感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儿童可能出现学习效率降低,成人则易在工作或学习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二、治疗
1、鼻腔冲洗
每日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剂清洗鼻腔,可清除黏稠分泌物、过敏原及炎性物质,减轻黏膜肿胀,改善通气,建议每日1-2次,水温接近体温以避免刺激。
2、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
局部使用糠酸莫米松、布地奈德等鼻喷剂,可直接抑制鼻腔黏膜炎症,减轻水肿和分泌物,需按说明书规范使用。
3、口服抗组胺药
若伴随频繁打喷嚏、流清涕或鼻痒,可短期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缓解过敏反应,但需注意可能引发口干、嗜睡等副作用,用药期间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
4、黏液促排剂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氨溴索等药物可稀释鼻腔分泌物,促进其排出,减少鼻涕倒流,尤其适用于分泌物黏稠难以擤出的患者,需餐前半小时凉开水送服以发挥较佳效果。
5、中医针灸或按摩
针灸迎香穴、鼻通穴或合谷穴,或每日按摩鼻翼两侧(迎香穴区域)5-10分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鼻塞症状,需长期坚持,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6、避免过敏原与刺激物
远离尘螨、花粉、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冬季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避免吸烟或二手烟环境,保持室内湿度40%-60%,防止鼻腔黏膜干燥加重炎症。
慢性鼻炎需长期管理,若症状持续3周以上或加重(如出现黄绿色脓涕、高热、剧烈头痛),可能并发鼻窦炎或鼻息肉,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