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经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的剧烈腹泻和呕吐等,通过粪便标本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史诊断,治疗关键是及时补液及用抗生素辅助,预防需确保饮水安全、注意食品卫生、勤洗手及在高发区接种疫苗,儿童感染后脱水进展快要密切监测补液,老年人易出现多器官受损需加强监测,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病情复杂要尽早就诊并管理基础病。
一、病因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菌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在卫生条件较差、水源未有效净化及食品卫生监管不力的地区易引发大规模传播,如水源被霍乱弧菌污染后,人群饮用或食用受污染的水、食物即可感染。
二、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起病急骤,患者多出现剧烈的腹泻和呕吐,腹泻物初期为稀便,随后迅速变为米泔水样便,无明显腹痛及里急后重感。
2.病情进展:因大量体液和电解质丢失,可迅速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严重时可导致休克、酸中毒,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三、诊断方法
主要通过粪便标本检测霍乱弧菌来确诊,可采用显微镜镜检观察弧菌形态,或通过细菌培养鉴定病原菌,结合流行病学史(如近期接触污染水源、食物等)综合判断。
四、治疗原则
1.补液治疗: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关键,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失衡,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药物辅助:可使用抗生素(如四环素类等)抑制霍乱弧菌繁殖,但需遵循医疗规范,避免自行用药。
五、预防措施
1.饮水安全:确保饮用水经过安全处理,如煮沸、消毒等,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
2.食品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彻底煮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及来源不明的食品。
3.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食物前、处理粪便后等,减少病菌传播风险。
4.疫苗接种:在霍乱高发地区,可考虑接种霍乱疫苗进行预防,但疫苗保护效果有一定期限,需定期评估接种需求。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染霍乱后脱水进展迅速,需密切监测补液情况,优先采用适合儿童的补液方式,如口服补液盐Ⅲ等,避免因脱水导致严重并发症。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感染霍乱后更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多器官功能受损,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积极纠正内环境紊乱。
基础疾病患者:本身有胃肠道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霍乱后,病情可能更复杂,应尽早就诊,在治疗霍乱的同时关注基础疾病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