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是由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有性接触和母婴传播途径,男女表现不同,可通过病史、体格、实验室检查诊断,用抗生素治疗,需安全性行为等预防,孕妇和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定义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是一种主要由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解脲脲原体等病原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
沙眼衣原体:是引起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其通过黏附并侵入尿道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
生殖支原体:近年来被发现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它可引起尿道黏膜的炎症损伤。
解脲脲原体:可寄生于尿道黏膜,分解尿素产生氨,对尿道上皮细胞造成损害,从而导致炎症。
2.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与患有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患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时,容易被感染。
母婴传播:孕妇患有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时,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可能会被感染,引起新生儿眼炎或肺炎等。
三、临床表现
1.男性患者
典型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3周,起病较缓慢,主要表现为尿道刺痒、刺痛或烧灼感,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道分泌物一般较少,为稀薄浆液性,晨起时可发现尿道口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呈“糊口”现象。
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附睾炎,表现为附睾肿大、疼痛、触痛等;还可能导致前列腺炎,出现会阴部不适、坠胀感等。
2.女性患者
典型症状: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尿道分泌物增多、尿频、尿急、尿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不适等。
并发症:容易引起盆腔炎,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可出现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异常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引起不孕不育或宫外孕等。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性接触史、症状出现的时间及特点等。
2.体格检查:检查尿道外口有无红肿、分泌物等情况。
3.实验室检查
尿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革兰染色可发现病原体,但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低。
病原体检测:包括核酸扩增试验等,可检测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解脲脲原体等病原体的核酸,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是诊断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重要依据。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
六、预防
1.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感染风险,在性行为中正确使用安全套。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适当的清洗,勤换内裤。
3.避免高危性行为:避免多个性伴侣,杜绝不洁性行为。
4.孕妇筛查:孕妇应进行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筛查,若感染应及时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感染非淋球菌性尿道炎需要谨慎选择抗生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因为不当的治疗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
2.儿童:儿童非淋球菌性尿道炎较为罕见,主要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若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详细告知医生母亲的生殖健康情况,以便明确诊断和进行合适的治疗,同时要注意儿童的护理,保持局部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