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发生与局部和全身因素相关。局部因素有菌斑(始动因素,不同年龄段控制难度不同)、牙石(龈上龈下刺激牙龈,长期吸烟易沉积)、食物嵌塞(机械刺激及细菌滋生,青少年和老年人易出现)、不良修复体(刺激牙龈致炎症)、牙位异常与错合畸形(影响清洁致菌斑滞留);全身因素包括内分泌紊乱(性激素变化期反应性增强,糖尿病致感染不易控)、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致牙龈肿胀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致出血难止)、免疫缺陷(艾滋病等致机会性感染,其他免疫缺陷病易感染且难控)、遗传因素(增加患病易感性)、其他因素(吸烟加重炎症,精神压力增发病风险)。
牙石:牙石是菌斑矿化后形成的,根据沉积部位和性质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龈上牙石位于牙龈缘以上的牙面上,比较容易被看到,它会刺激牙龈,促进菌斑的附着,加重牙龈炎症;龈下牙石位于牙龈缘以下的牙面,不易被察觉,但同样会持续刺激牙周组织,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长期吸烟的人群,牙石更容易沉积,因为烟草中的成分会影响口腔的微环境,促进牙石的形成,增加牙周病的发病风险。
食物嵌塞:食物嵌塞会导致局部牙龈组织受到机械性刺激,引起牙龈乳头的炎症和萎缩,同时食物残渣的留存也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条件,进而引发牙周组织的病变。例如,牙齿排列不整齐、咬合关系不良等情况容易导致食物嵌塞,青少年如果存在牙齿拥挤等问题,就可能因食物嵌塞增加牙周病的发生几率;而老年人由于牙齿磨耗、牙龈退缩等原因,也可能出现食物嵌塞的情况。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冠等修复体边缘不密合,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炎症、出血,甚至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比如,制作粗糙的活动义齿,其边缘可能会反复摩擦牙龈,引起牙龈红肿、增生等问题;对于佩戴固定修复体的患者,如果修复体与牙齿之间的缝隙过大,容易积聚菌斑,引发牙周病变。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不良修复体的耐受和反应可能不同,老年人的口腔组织相对更脆弱,不良修复体对其牙周组织的刺激可能更明显。
牙位异常与错合畸形:某些牙齿的位置异常,如阻生牙(常见的是智齿阻生),会对邻牙及周围牙周组织造成压力,影响口腔卫生清洁,导致局部菌斑堆积,引发牙周炎症。错合畸形,如深覆合、牙列拥挤等,会改变牙齿的咬合关系和口腔的自洁作用,使部分区域不易清洁,容易发生菌斑滞留,增加牙周病的发生风险。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错合畸形,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伴随整个生长阶段的牙周健康问题;成年人错合畸形也会因为口腔清洁难度增加而增加牙周病的发病几率。
全身因素
内分泌紊乱:
性激素: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等性激素水平变化较大的时期,牙周组织对菌斑等局部刺激因素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发生炎症。例如,妊娠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牙龈对菌斑的敏感性增加,可能出现牙龈肿胀、出血甚至瘤样增生,即妊娠性龈炎,分娩后病情可有所减轻,但如果孕期口腔卫生不佳,病情可能会加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在性激素变化时期,如青春期和围绝经期,也可能因性激素波动出现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牙周组织的感染,且牙周炎症不易控制,病情容易反复。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使其吞噬和杀菌能力降低,从而导致牙周组织对细菌感染的防御能力减弱。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维护和定期牙周检查,因为牙周病会影响血糖的控制,而高血糖又会加重牙周病变,形成恶性循环。
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液中的异常白细胞会浸润牙龈组织,使牙龈肿胀、出血,且不易愈合,同时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口腔感染。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出现牙龈增生、苍白、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累及整个牙龈甚至附着龈。对于白血病患者,在进行口腔治疗时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可能会出现出血不止等情况,需要在血液科和口腔科医生的共同协作下进行处理,并且要注意口腔卫生的特殊护理,预防感染。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口腔牙龈容易出现自发性出血,且出血不易止住,增加了牙周感染的风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口腔受到创伤,刷牙时要轻柔,防止加重牙龈出血,同时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维持口腔健康。
免疫缺陷:
艾滋病: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牙周组织的感染,如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等。患者的牙龈会出现坏死、溃疡、出血等症状,病情进展较快。艾滋病患者的口腔表现往往是疾病进展的早期信号之一,需要口腔科医生密切关注并及时处理,同时要遵循传染病防治的相关规定进行防护。
其他免疫缺陷性疾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对牙周组织的细菌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牙周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这类患者需要从儿童时期就开始注重口腔健康的管理,加强口腔卫生指导,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以预防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增加个体患牙周病的易感性。例如,家族中有牙周病患者的人群,其后代患牙周病的几率可能相对较高。虽然遗传因素不能完全决定是否发病,但它会影响个体对牙周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易感性。对于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更需要加强口腔健康的维护,如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严格控制菌斑等,以降低牙周病的发病风险。
其他全身因素:
吸烟:吸烟是牙周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会影响口腔的微生态环境,降低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和吞噬能力,减少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同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牙龈上皮,导致牙龈炎症加重,牙槽骨吸收加速。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吸烟都会显著增加牙周病的发病几率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戒烟对于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戒烟后口腔的微环境会逐渐改善,牙周组织的炎症也可能会有所减轻。
精神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导致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牙周病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可能会出现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紊乱等情况,进而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在面对精神压力时,人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缓解,如运动、冥想等,同时也要注重口腔卫生的维护,以降低牙周病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