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有局部和全身表现,局部表现包括肿胀、疼痛、瘀斑、咬合错乱、张口受限,全身表现有休克、发热,儿童因自身特点在各表现上有不同情况需关注。
疼痛:骨折部位会有明显疼痛,在咀嚼、说话、按压等情况下疼痛加剧。疼痛程度因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而有差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而表现出哭闹等异常表现,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其行为变化来判断是否有颌骨骨折可能。
瘀斑:骨折处周围皮肤可能出现瘀斑,是因为局部出血渗透到皮下所致。不同性别在瘀斑表现上无明显本质差异,但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的人群,瘀斑可能更明显且不易消退,需要特别关注其凝血功能情况。
咬合错乱:是颌骨骨折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正常咬合关系遭到破坏,上下牙齿的对合关系异常,如出现牙齿早接触、开合、反合等情况。这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年龄较小的儿童如果发生颌骨骨折导致咬合错乱,会影响其正常的进食和生长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咬合关系异常可能会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等问题。
张口受限:由于骨折断端的移位、疼痛等原因,患者张口度减小。例如,上颌骨骨折可能因骨折块向下移位等原因影响张口,不同年龄人群张口受限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因骨折情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张口困难,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全身表现
休克:严重的颌骨骨折,如多发性颌骨骨折伴有大量出血时,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血容量相对较少,发生休克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及时进行急救处理,补充血容量等。
发热:骨折后组织损伤会引起吸收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但如果合并感染等情况,体温可能会更高。不同年龄人群对发热的反应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可能更容易出现惊厥等情况,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